时间: 2025-05-03 14:2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29:11
软红尘里眼曾开,
若被新诗猛唤回。
借问锦心能底巧,更从月胁摘将来。
在柔软的红尘中,我的眼睛曾经明亮;
如果被新诗猛烈地唤醒。
我想问问那锦绣的心思,究竟多么巧妙,
还能从月亮的边缘摘下什么来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月胁”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常用月亮象征美好事物和情感。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杨万里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文化繁荣的阶段。诗人可能是受到当时新诗风潮的影响,借此表达对新旧诗风的思考和自我感悟。
这首诗以清新的视角探讨了新旧诗风的转换和个人的艺术追求。开句“软红尘里眼曾开”描绘了一种曾经的清醒和领悟,暗示在物质繁华的环境中,诗人内心的感知曾经是敏锐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知可能被世俗的喧嚣所掩盖,因而诗人渴望通过“新诗”来重新唤醒自己的灵感与思考。
“借问锦心能底巧”一句,诗人自问自己内心的才情和智慧是否足够应对这种转变,表达了对自我能力的反思和对创作的渴望。最后一句“更从月胁摘将来”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月亮象征着诗意和理想,诗人希望能从中获取灵感。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既反映了个人的内心挣扎,也折射出时代的文化氛围。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邃,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艺术创作的反思和追求,表达了对新诗的向往与对自我内心才情的探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软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
B. 人间繁华与喧嚣
C. 诗歌创作
诗人想通过新诗达到什么目的?
A. 休闲娱乐
B. 唤醒内心的灵感与感悟
C. 追求名利
“锦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才华与灵感
C. 亲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均探讨了个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感受,前者更为清新自然,后者则显得沉重而悲怆。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