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初秋行圃四首

《初秋行圃四首》

时间: 2025-07-29 16:46:11

诗句

花梢飞下两鸣鸠,欲住还行行复留。

拾得来禽吞不得,啄来啄去竟成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46:11

原文展示:

初秋行圃四首
花梢飞下两鸣鸠,
欲住还行行复留。
拾得来禽吞不得,
啄来啄去竟成休。

白话文翻译:

在花梢上,两只鸣叫的鸠鸟飞下。
它们似乎想停下来,却又不断往前飞行。
即便捡到了鸟,也无法吞下,
啄来啄去,最终还是停不下来。

注释:

  • 鸣鸠:一种鸟,鸣叫声美,通常指斑鸠。
  • 欲住还行:想要停下来却又继续飞行,表现出不安定的状态。
  • 拾得来禽:指捡到的鸟,意指对事物的追求。
  • 啄来啄去:鸟不停地啄食,暗示着无果的忙碌。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鸣鸠”常用于古诗中象征爱情和思念,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初秋,正是万里在田园中游玩的时节。此时的田园风光,鸟鸣花香,令人心生欢愉。诗中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初秋行圃四首》通过对鸠鸟的描绘,展现了初秋的宁静与自然生动的景象。诗中两只鸣鸠在花梢间飞翔,它们的欲住与行的矛盾状态,似乎隐喻了人们在生活中对安定与追逐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传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无常。在这短短的几句中,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在写景中,杨万里也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体现了他对生命状态的思考。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出一种对无果追求的淡淡无奈,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梢飞下两鸣鸠:描绘了秋天的花园里,两只鸠鸟在花梢间飞舞的生动场景,展现了初秋的生机。
  2. 欲住还行行复留:鸠鸟在飞行中似乎有停下来的意图,但又不愿停留,表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
  3. 拾得来禽吞不得:即使抓住了鸟,也无法真正享受,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往往难以实现。
  4. 啄来啄去竟成休:鸟在啄食中虽不知疲倦,但最终无果而终,体现了生活的无奈与虚无。

修辞手法:

  • 比喻:鸠鸟的飞行象征着人们生活中的追求与迷失。
  • 拟人:鸠鸟有欲停与继续飞行的矛盾,赋予了鸟类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鸠鸟的飞行象征,反映出人们在追求中常常感到的无奈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爱情与思念,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花梢: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烘托出初秋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鸟? A. 麻雀
    B. 鸠
    C. 金翅鸟
    D. 燕子

  2. 诗中“欲住还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安定
    B. 迷茫
    C. 快乐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啄来啄去”主要指什么? A. 鸟在寻找食物
    B. 鸟在争斗
    C. 鸟在嬉戏
    D. 鸟在休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杨万里: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陶渊明更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而杨万里则更注重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重山(同仇香过汭川,道问偶成) 念奴娇(同官相招西湖观梅,用东坡大江东去韵) 摸鱼儿(过期思稼轩之居,漕留饮于秋水观,赋一词谢之) 步蟾宫(守岁)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 其二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 其一 秋日遣兴 瓜洲闻笛 寄示竹笑四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睡乡 反犬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优游不迫 出朝 昂然直入 吃喝拉撒 莱公 执迷不反 高枕不虞 包含榆的成语 颓态 气字旁的字 包含疴的词语有哪些 中结尾的成语 镸字旁的字 倒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