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9:12
拂遍京尘窣地惊,
风条雨叶不胜情。
西园已自无多树,一夜伤秋转费声。
这首诗描绘了风雨交加的秋日,细雨拂过尘土,令人惊醒,风吹动着枝条和雨打在叶子上,情感难以承受。西边的园子里树木不多,经过一夜的秋雨,感伤的声音愈发明显。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秋”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萧瑟与伤感,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作者介绍:郑文焯,清代诗人,生于江南,以清丽雅致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杨柳枝 其十三》是在秋天深感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情境中写成的,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感伤。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头两句通过“京尘”和“风条雨叶”两个意象,展现出城市与自然的交织,仿佛在说,尽管身处繁华的城市,但内心依然被自然的情感所触动。尤其是“窣地惊”一句,展现了秋雨落下时的轻微响声,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到这一切的发生。
接下来的“西园已自无多树”,则是对秋季凋零的直接描绘,随着树木的减少,园子的生机也逐渐消逝。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无奈,诗人通过“伤秋”“费声”两句,进一步加强了对秋天的伤感,说明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传递,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惆怅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对时光的叹息,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秋天的感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京尘”主要指什么?
A. 自然的尘土
B. 城市的喧嚣
C. 秋天的落叶
D. 风吹过的声音
“伤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无奈与惆怅
C. 兴奋
D. 忧虑
西园中树木的变化象征了什么?
A. 生机勃勃
B. 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C. 幸福的生活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