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2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2:33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
白居易
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
旱日干密云,炎烟焦茂草。
少壮犹困苦,况予病且老。
既无白栴檀,何以除热恼?
华严经云以栴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而得清凉也。
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
始觉韦山人,休粮散发好。
在这炎热的夏季,阳光炙烤,植物都已枯萎。
干旱的日子遮住了云层,浓烟把草木烤焦。
年轻人也在受苦,更何况我已年老体弱。
既然没有白栴檀,怎么能解除这热恼呢?
《华严经》上说,用栴檀涂身能够消除一切热苦,带来清凉。
我用汗巾束住头发,膻味的食物熏染了我的衣襟。
这时才意识到韦山人,休息、吃粮、散发的日子是多么好。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以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浓厚的社会关怀而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正值大旱,农作物遭受严重影响。诗人通过描写酷热的天气和生活苦恼,表现了对自然灾害和人们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是一首以大旱为背景的诗作,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在诗中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开头两句以"骄阳"和"枯槁"的强烈对比,渲染出炎热的气氛,令人感受到夏日的无情。通过描绘动植物的枯竭,白居易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也隐含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自身的苦恼与年轻人的困苦相对比,强调了老年人面临的更大挑战。这里,诗人用“病且老”自谦,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无奈与个人的悲哀。此时,白栴檀的引入,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精神寄托与解脱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佛教文化在他生活中的影响。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韦山人,表明一种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休粮散发的生活方式,虽然简朴,但在这炎热的夏季中却显得格外珍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简静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酷热的夏季及其带来的苦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栴檀”有什么作用?
A. 消除热恼
B. 增加热量
C. 作为食物
诗人用什么束住头发?
A. 帽子
B. 汗巾
C. 绳子
诗中提到的“韦山人”代表着什么?
A. 富人生活
B. 简朴生活
C. 忙碌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