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0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04:01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在凉爽的秋夜,井边的梧桐树叶轻轻摇动,邻家的敲击声响起,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我独自躺在屋檐下入睡,醒来时发现床上洒满了月光。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秋声”“半床月”等意象,隐含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生平经历丰富,曾任多种官职,崇尚平民文学,倡导“诗通俗易懂”的创作理念,作品广泛流传,尤以《长恨歌》《琵琶行》最为人知。
《早秋独夜》是白居易在一个凉爽的秋夜中写成的,表达了他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受和对秋天的细腻观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和感伤的时节,诗人通过朴素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心境。
《早秋独夜》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首句“井梧凉叶动”以冷静的自然景象引入,井边的梧桐树在秋风中轻轻摇动,带出了秋的凉意和萧瑟。接着“邻杵秋声发”则通过邻居的敲打声传达出生活的气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尽管是一种微弱的声响,却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夜晚的静谧感。
“独向檐下眠”中的“独”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映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选择在屋檐下独自入睡,似乎在逃避外界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而“觉来半床月”则在静谧的夜中,展现了月光的柔和与美好。当诗人醒来时,月光洒满床铺,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一种心灵的照亮,仿佛在提醒着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以及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在秋夜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们在静谧夜晚时常有的思绪与感慨。
诗中提到的“邻杵”指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敲打声
C. 说话声
诗人在何处入睡?
A. 床上
B. 檐下
C. 地上
“觉来半床月”指的是什么样的情境?
A. 月光照亮了床铺
B. 床上没有任何光
C. 诗人完全失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