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4:01
《江城梅花引 雨夜宿故市闷书》 ——樊增祥 〔清代〕
卧闻楼鼓已三敲。夜迢迢。雨潇潇。恰似真珠红酒滴春槽。竹屋矮窗人一个,卧还起,拥薰炉,似那宵。那宵那宵。太无聊。墨初调。香半焦。睡也睡也,睡不稳自煮松涛。多分野梅红绽小溪桥。欲踏霜桥寻梦去,怕飞雨,溅寒香,湿袖貂。
我躺在床上,听到楼上的鼓声已经敲了三下。夜色漫长,雨声淅淅。就像红酒滴落在春槽里的珍珠。竹屋的矮窗外,只有我一个人,躺着又起身,抱着香炉,想起那夜。那夜,那夜,真是无聊。墨汁刚调好,香气也半焦了。睡着也睡着,却无法安稳地煮松涛。田野里的梅花在小溪桥上绽放。想跨过霜桥去寻梦,却怕飞雨,会溅湿寒香,弄湿我的貂皮袖子。
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该诗创作于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作者身处故地,感慨往昔,情感丰富,展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
这首词展现了诗人孤独且细腻的内心情感。开篇以“卧闻楼鼓已三敲”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景,鼓声在夜空中回荡,令人感到时间的流逝。接着通过“夜迢迢,雨潇潇”描绘出雨夜的氛围,恰到好处地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聊。
“恰似真珠红酒滴春槽”,这一比喻极为生动,将细雨与珍珠、红酒相联系,给人以美的享受,突显出诗人在雨夜中的感伤与惆怅。后文提到的“竹屋矮窗”和“拥薰炉”,则进一步加强了孤独的气氛,诗人身处幽静的环境中,内心的孤寂愈发凸显。
最后,诗人对梅花的描写,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但“怕飞雨,溅寒香,湿袖貂”,则是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出在追寻美好与面对现实间的纠结。这首词不仅仅是对雨夜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孤独和梦境的深刻反思,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通过描写孤独的雨夜,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基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墨初调,香半焦”中“香半焦”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霜桥”象征什么?
以上内容为对《江城梅花引 雨夜宿故市闷书》的解析与学习材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