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6:24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争议少年易老学难成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年轻时学习容易,年老时却难以成才;
一寸光阴不可轻视,时光一去不复返。
争论少年容易老,学业难以成就;
未觉池塘里的春草如梦,
阶前的梧桐叶已传来秋天的声音。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春草与秋声常用于描绘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春天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而秋天则往往寓意着成熟和凋零。诗中通过对比春草和秋声,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珍贵。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主张“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这首诗写于朱熹的晚年,他在反思人生的同时,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学习的艰难。社会环境方面,宋代正值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人们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生活压力。
朱熹的《偶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学习的重视。诗的开头“少年易学老难成”直接点出人生的两个阶段,强调年轻时学习的重要性和老年时成才的困难。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也引发对自我成长的反思。
接下来的“一寸光阴不可轻”,更是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告诫人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随着诗句的展开,从池塘春草的梦到阶前梧叶的秋声,朱熹用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人生的无常,显示出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诗人以简练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学习的重要性,给人以深思和警醒。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时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无常。朱熹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生活,提醒人们要抓住年轻时的学习机会,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朱熹的《偶成》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珍惜时间
B. 自然景观
C. 个人成就
D. 社会问题
诗中提到的“少年易学”意味着什么?
A. 年轻人容易学习
B. 年老的人更聪明
C. 学习没有年龄限制
D. 学习应该在秋天进行
诗中“阶前梧叶已秋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兴奋
D.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