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18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邴原小时候孤单,几岁的时候,路过书舍时哭泣。
老师问:“小子,你为何哭?”邴原回答:“孤独的人容易受伤,贫穷的人容易感动。
书籍对于我来说,像亲人一样。我一方面希望自己不再孤独,另一方面又羡慕那些能够获得知识的人,心中感到伤感,所以哭泣。”
老师听后怜悯地说:“想读书可以。”邴原说:“我没有钱供书。”
老师说:“只要你有志向,我愿意教你,不求金钱。”
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在一个冬天里,诵读了《孝经》和《论语》。
礼赞,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贫困学生的关怀。
在明代,教育逐渐普及,尤其是书籍的传播使更多人有机会学习。该诗写于此背景下,表现出对知识渴望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贫困学子的同情与支持。
《邴原泣学》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古诗,通过小孩邴原的哭泣,生动展示了知识与孤独、贫困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邴原因孤独而感到伤感,因贫穷而对知识的追求充满无奈,这种情感引发了老师的同情与关注。老师的回应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无私,也传达了对有志者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不求金钱的态度更是强调了知识的纯粹性和价值。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教育重要性的赞美。邴原在冬天里勤奋学习,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折射出那个时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仅是个体的成长,也是对社会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孤独感与贫困的无奈,强调了教育的价值和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结。
邴原为何哭泣?
老师对邴原的态度是怎样的?
邴原在冬天学习了哪些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