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39
一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张袂成阴 一作:张袂成帷)二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39
《晏子使楚》
一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张袂成阴一作张袂成帷二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人认为晏子矮小,于是在大门旁为他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进来。晏子不愿意走小门,他说:“使狗国的人从狗门进,今天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样的门进。”于是随行的人另寻道路,让晏子从大门进。见到楚王,楚王问:“齐国没有人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临淄有三百个家族,衣袂飘飘,挥汗如雨,人人都在,不可能没有人。”楚王说:“那么你为何来这里?”晏子回答:“齐国的使者各有其主,从贤者那里派出贤者,不肖者则派出不肖者。婴最不肖,所以应派我来楚。”楚王听说晏子要来,便对左右说:“晏婴是齐国擅长辞令的人,我想要侮辱他,应该怎么做?”左右回答:“因为他来了,我请缚一个人,向王面前走。”楚王问:“他是谁?”对方回答:“齐国人。”楚王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盗窃。”晏子到了楚国,楚王给晏子酒,酒喝得酣畅时,官吏带着缚住的人来见王。楚王问:“缚住的人是什么人?”回答:“齐国人,罪名是盗窃。”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真的善于盗窃吗?”晏子避席回答:“我听说过,橘子生在淮南就是橘,生在淮北就是枳,叶子虽然相似,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的不同。现在人民生活在齐国不盗窃,到了楚国就变成盗贼,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得人民善于盗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并不与我为难,我反而感到疾病。”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字子骏,汉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擅长散文,尤其以《说苑》《新序》闻名。
《晏子使楚》出自《战国策》,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智慧和机智。该诗刻画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及对人性和环境的深刻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机智的故事,通过晏子的口才和深刻见解,展示了他作为齐国使者的风范。故事开始时,楚国人因晏子的身材而轻视他,这种偏见在晏子面对楚王时被一一击破。晏子以机智的语言回应楚王的问题,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他通过比喻橘子和枳的生长环境,指出环境对人性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将责任推给了楚国的水土。
在面对楚王的挑战时,晏子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其智慧将楚王的侮辱转化为对楚国的批评,展现了他坚定的自我认同和对齐国的忠诚。这一故事不仅反映了晏子的个人品质,也揭示了当时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文化背景。
晏子以其高超的口才和深厚的道德修养,在对话中不但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也为齐国争取了面子。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士人的智慧与风范,以及他们在外交场合中游刃有余的能力。
整首诗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和口才,通过对话反映了人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古代士人的风范与自尊。晏子在面对侮辱时的从容和机智,彰显了他作为使者的责任感和智慧。
晏子出使哪个国家?
楚王问晏子为何出使的原因,晏子的回答是什么?
晏子用什么比喻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晏子使楚》与《桃花源记》
通过这些对比和推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