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4:03
《木兰花慢(重过吴门)》
作者:张可久 〔元代〕
又三高祠下,依古柳,缆轻舟。
渺飞过垂虹,相迎画,劳动沙鸥。
凝眸。绿阴多小红帘犹是酒家楼
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
休休。不似少年游。
两鬓已经秋。
记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
风流。美人何在,但离离草色辨长州。
莫上姑苏台上,夕阳无限诗愁。
在高大的三高祠下,依靠着古老的柳树,系着轻舟。
轻轻地飞过低垂的彩虹,画面如同迎接的沙鸥。
凝视着,绿阴下的小红帘,依旧是酒家楼。
万古清风如同范蠡,一轮明月照耀着苏州。
然而,现在已不似少年时的游玩。
两鬓已经斑白,像是秋天的到来。
记得乌鹊飞过的新桥,黄鹂在旧市鸣叫,白虎在荒丘徘徊。
风流倜傥的人儿在哪里呢?只有那离离的草色在长州辨认。
不要再登上姑苏台,夕阳无限,令人感到愁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词人,以其婉约清丽、情感丰富的词风而著称。他的词作往往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见长,常常描绘人间的离愁别绪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重过吴门)》创作于一个充满怀旧情绪的时刻,诗人回到曾经游玩的地方,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词通过描绘吴门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词的开头提到“高祠下”,借助古柳和轻舟的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似乎在唤起游人对过往的回忆。接着,诗人通过对“绿阴”与“红帘”的描写,勾勒出酒家楼的温馨氛围,仿佛在述说着往昔的欢聚时光。
随着词意的展开,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少年游玩,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自身的变化:“两鬓已经秋”,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叹。诗中提到的“乌鹊新桥”、“黄鹂旧市”与“白虎荒邱”,不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绘,也暗含着诗人与这些地方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末尾以“夕阳无限诗愁”收束,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整首词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又三高祠下,依古柳,缆轻舟。
渺飞过垂虹,相迎画,劳动沙鸥。
凝眸。绿阴多小红帘犹是酒家楼。
万古清风范蠡,一轮明月苏州。
休休。不似少年游。
两鬓已经秋。
记乌鹊新桥,黄鹂旧市,白虎荒邱。
风流。美人何在,但离离草色辨长州。
莫上姑苏台上,夕阳无限诗愁。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表达了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可久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范蠡”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春秋
b) 唐代
c) 宋代
“夕阳无限诗愁”中“诗愁”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伤感与惆怅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可久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追忆。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浓厚的情感,但情感的焦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词人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