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5:14
溶溶一叶不成衣。
恰待弄春晖。
幽懒意迟迟。
只可向山中自怡。
清歌遏玉,娇鬟翠,
纤月映蛾眉。
来往且孤飞。
问行雨巫咸未知。
一片轻柔的叶子,似乎还没有穿上衣服。
正好在春光中玩耍。
悠闲懒散的心情拖拖拉拉。
只愿独自向山中享受自乐。
清脆的歌声阻止了玉音,妩媚的发髻,
纤细的月光映照着她的眉眼。
来去之间,孤独地飞翔。
问那行走的雨巫,何时会有消息。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字仲明,号云溪,晚号拙叟。张可久以其精湛的杂剧和曲词见长,是元代著名的曲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以情感细腻、描写生动而著称。
本诗作于元代,恰逢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张可久通过乐府小云这一形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太常引 乐府小云》是一首表现春日闲情逸致的诗作,张可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雅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态度。诗中,首句“溶溶一叶不成衣”,以“叶”作为起句,既暗示了清新的春天,又引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接着“恰待弄春晖”,描绘出在阳光下享受春暖的愉悦情景,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心境。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只可向山中自怡”,强调了诗人对山林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后面的描写“清歌遏玉,娇鬟翠”,则将视角转向女子的美丽与优雅,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诗意。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尤其是“来往且孤飞”与“问行雨巫咸未知”的结尾,带给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这种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在轻盈的表面下,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和女子的优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孤独与未来的思考。主题在于反映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溶溶一叶不成衣”中“溶溶”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A. 刺激的
B. 轻柔的
C. 粗糙的
诗中“只可向山中自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寂寞
B. 向往宁静
C. 迷茫
“清歌遏玉”中的“玉”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音乐的优美
B. 食物的美味
C. 物品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