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风入松 泊舟好溪,卢希颜相留,寓陈碧山丹

《风入松 泊舟好溪,卢希颜相留,寓陈碧山丹》

时间: 2025-04-26 04:13:34

诗句

好风吹皱玉龙鳞。

飞雪点吟身。

南明古色供诗眼,缆扁舟、鸥鹭相亲。

邂逅希颜公子,留连访戴山人。

环中天地一壶春。

深锁碧窗云。

步虚声度迎仙引,小屏空、唤醒梅魂。

且向花边听雨,不知松外敲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3:34

原文展示:

好风吹皱玉龙鳞。
飞雪点吟身。
南明古色供诗眼,
缆扁舟鸥鹭相亲。
邂逅希颜公子,
留连访戴山人。
环中天地一壶春。
深锁碧窗云。
步虚声度迎仙引,
小屏空唤醒梅魂。
且向花边听雨,
不知松外敲门。

白话文翻译:

清风吹起水面,如同皱起了美玉般的鱼鳞。
飞雪轻轻点在我身上,伴随着吟唱的声音。
南明时代的古典气息提供了我写诗的灵感,
缆着小舟,见到鸥鹭在水边亲密相依。
偶然遇见了希颜公子,
情不自禁地留连与戴山人交谈。
天地之间犹如一壶春色,
深锁的碧窗外云雾缭绕。
轻盈的步伐声传来,似乎在迎接仙人,
小屏风旁唤醒了梅花的灵魂。
不妨在花边聆听雨声,
却不知道松树外正有人敲门。

注释:

  • 玉龙鳞: 比喻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形象生动。
  • 南明古色: 指南明时期的古典气息,富有文化底蕴。
  • 缆扁舟: 停靠的小舟。
  • 希颜公子: 可能指代某位雅士,寓意高雅的朋友。
  • 戴山人: 可能指代隐士或山中高人,表示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 环中天地: 形容一壶春水中仿佛包罗了整个天地的美好。
  • 梅魂: 以“梅”象征高洁,内涵丰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和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往往融合了音乐与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感情表达。

创作背景:

《风入松》写于元代一个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诗人常常在山水之间寻觅灵感,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风入松》展现了诗人张可久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性情感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以“好风吹皱玉龙鳞”引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面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接下来“飞雪点吟身”,则通过雪花轻柔的触感,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仿佛在自然的怀抱中,心灵得到了抚慰。

诗中提到的“南明古色”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诗人在小舟上与鸥鹭相伴,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同时,邂逅“希颜公子”与“戴山人”的描写,呈现了人际交往的温馨与深邃,反映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结尾部分“且向花边听雨,不知松外敲门”,则将诗人置于一种不知所起的恬淡状态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韵律,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的情感,充分展现了张可久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风吹皱玉龙鳞: 描绘了风吹动水面时的美丽景象,象征生命的活力。
  • 飞雪点吟身: 雪花轻柔地落在身上,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南明古色供诗眼: 通过历史文化的背景,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
  • 缆扁舟鸥鹭相亲: 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 邂逅希颜公子: 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偶然相遇与情感交融。
  • 留连访戴山人: 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
  • 环中天地一壶春: 一壶春水中包容了无限的春意,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深锁碧窗云: 碧窗外的云雾,表现了诗人心境的悠远与神秘。
  • 步虚声度迎仙引: 轻盈的步伐声传来,象征着仙人临近,富有梦幻色彩。
  • 小屏空唤醒梅魂: 小屏风旁唤醒梅花的灵魂,渗透出一种对美的唤醒与追求。
  • 且向花边听雨: 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享受与沉醉。
  • 不知松外敲门: 留下悬念,暗示了生活中未可知的打扰与惊喜。

修辞手法:

  • 比喻: “玉龙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面的波光。
  • 拟人: “飞雪点吟身”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 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提升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 象征自由与变化,带来生命的气息。
  • : 代表纯洁与宁静,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 象征旅行与探索,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 : 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 : 代表坚韧与长寿,暗示着自然的永恒与人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好风吹皱玉龙鳞”所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 A. 水面波光
    • B. 飞鸟
    • C. 山川
  2. 诗中提到的“希颜公子”代表了什么?

    • A. 隐士
    • B. 高雅的朋友
    • C. 诗人自己
  3. 诗的结尾“且向花边听雨”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安宁与享受
    • C. 急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
  • 《风入松》: 更多地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心灵的自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张可久作品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赋得长字…从兄 题王少府尧山隐处,简陆鄱阳 寻张逸人山居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和州留别穆郎中 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 新安奉送穆谕德归朝,赋得行字 松江独宿 新息道中作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是无非 轻贱 潜踪隐迹 折文旁的字 四时 蚊虻负山 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梧丘 名落孙山 单人旁的字 积习生常 陇头音信 止字旁的字 辜攉 皮字旁的字 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斗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