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3:34
好风吹皱玉龙鳞。
飞雪点吟身。
南明古色供诗眼,
缆扁舟鸥鹭相亲。
邂逅希颜公子,
留连访戴山人。
环中天地一壶春。
深锁碧窗云。
步虚声度迎仙引,
小屏空唤醒梅魂。
且向花边听雨,
不知松外敲门。
清风吹起水面,如同皱起了美玉般的鱼鳞。
飞雪轻轻点在我身上,伴随着吟唱的声音。
南明时代的古典气息提供了我写诗的灵感,
缆着小舟,见到鸥鹭在水边亲密相依。
偶然遇见了希颜公子,
情不自禁地留连与戴山人交谈。
天地之间犹如一壶春色,
深锁的碧窗外云雾缭绕。
轻盈的步伐声传来,似乎在迎接仙人,
小屏风旁唤醒了梅花的灵魂。
不妨在花边聆听雨声,
却不知道松树外正有人敲门。
张可久,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和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往往融合了音乐与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感情表达。
《风入松》写于元代一个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诗人常常在山水之间寻觅灵感,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这首《风入松》展现了诗人张可久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性情感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以“好风吹皱玉龙鳞”引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面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接下来“飞雪点吟身”,则通过雪花轻柔的触感,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仿佛在自然的怀抱中,心灵得到了抚慰。
诗中提到的“南明古色”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诗人在小舟上与鸥鹭相伴,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同时,邂逅“希颜公子”与“戴山人”的描写,呈现了人际交往的温馨与深邃,反映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结尾部分“且向花边听雨,不知松外敲门”,则将诗人置于一种不知所起的恬淡状态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韵律,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的情感,充分展现了张可久的艺术才华。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诗中“好风吹皱玉龙鳞”所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希颜公子”代表了什么?
诗的结尾“且向花边听雨”传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