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37:17
原文展示:
贻宋评事 黄滔 〔唐代〕 河阳城里谢城中,入曳长裾出佩铜。 燕国金台无别客,陶家柳下有清风。 数踪篆隶书新得,一灶屯蒙火细红。 时说三吴欲归处,绿波洲渚紫蒲丛。
白话文翻译:
在河阳城和谢城中,我穿着长袍,腰间佩带着铜器。 燕国的金台上没有其他客人,只有陶家的柳树下有清风。 我最近学到了几笔篆书和隶书,一炉火燃烧得细红。 时常谈论着三吴地区想要归去的地方,那里有绿波荡漾的洲渚和紫色的蒲草丛。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成就。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特定场合或情境下创作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居住在河阳城和谢城时创作的,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河阳城和谢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诗中“陶家柳下有清风”一句,直接引用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提到自己最近学到了几笔篆书和隶书,显示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最后,诗人谈论着三吴地区想要归去的地方,那里有绿波荡漾的洲渚和紫色的蒲草丛,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清静生活和艺术追求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清静生活和艺术追求的向往,通过描绘诗人在河阳城和谢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家柳下”是指谁的隐逸生活? A. 陶渊明 B. 陶弘景 C. 陶侃 D. 陶潜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篆隶书”是指什么? A. 古代的两种书法字体 B. 古代的两种绘画技法 C. 古代的两种文学体裁 D. 古代的两种音乐形式
诗中“时说三吴欲归处”中的“三吴”是指哪里? A. 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B. 山东一带 C. 河南一带 D. 河北一带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