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0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00:51
原文展示:
故山 黄滔 〔唐代〕 支颐默省旧林泉,石径茅堂到目前。 衰碧鸣蛩莎有露,浓阴歇鹿竹无烟。 水从井底通沧海,山在窗中倚远天。 何事苍髯不归去,燕昭台上一年年。
白话文翻译:
我默默地回忆着旧时的林泉,石径和茅堂至今仍在眼前。 枯黄的草丛中蟋蟀鸣叫,莎草上沾着露水,浓密的树荫下鹿儿休息,竹林中没有炊烟。 水从井底流向广阔的海洋,山峰在窗前仿佛倚靠着遥远的天空。 为何我这白发苍苍的老人还不归去,一年年地站在燕昭台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怀旧为主。这首《故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晚年回忆过去的隐居生活,感叹时光流逝,自己未能回归故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旧时林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怀念。诗中“支颐默省旧林泉”一句,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沉思和回忆。随后的“石径茅堂到目前”则进一步将回忆具象化,仿佛那些景象就在眼前。诗中的自然意象如“衰碧鸣蛩莎有露”和“浓阴歇鹿竹无烟”,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略带哀愁的自然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最后两句“何事苍髯不归去,燕昭台上一年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未能回归故山的遗憾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诗人通过对旧时林泉的回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深切怀念,同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抒发了对未能回归故山的遗憾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支颐默省旧林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 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赞美
“石径茅堂到目前”中的“石径茅堂”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家 B. 隐居的环境 C. 旅馆 D. 宫殿
“衰碧鸣蛩莎有露”中的“衰碧”指的是什么? A. 枯黄的草色 B. 翠绿的树叶 C. 蓝色的天空 D. 红色的花朵
“何事苍髯不归去”中的“苍髯”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的胡须 B. 白发苍苍的老人 C. 黑色的头发 D. 红色的胡须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