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5:43
喜迁莺(福唐平荡海寇宴犒将士席上作)
作者:曾觌
七闽形胜。镇南纪会府,山川交映。
箫鼓喧天,绮罗盈市,不负四时风景。
共喜太平无事,岂料潢池不逞。
殄群丑,看一鼓雷奔,沧溟波静。
指纵诗书帅。曾到凤池,密勿陪几政。
暂淹筹帏,催分战舰,总出智谋先定。
想见捷书初上,尽道臣贤主圣。
正图旧,听重宣丹诏,归调金鼎。
这首词描绘了七闽地区的壮丽景色,镇南纪会府的山川交相辉映。鼓声和箫声在空中回荡,华丽的绸缎在市集中闪烁,真是不辜负四季的美景。大家共同庆祝太平盛世,没想到潢池却有不安分之徒出现。看啊,雷声轰鸣,波澜起伏的海面竟然宁静无波。
指挥军队的文人曾经到过凤池,切勿轻易参与政治事务。暂时停留在筹划的帐篷中,催促战舰出发,先定智谋。想象捷报刚刚传来,大家都说臣子贤明,君主英明。
确实要继续图谋旧事,听从重申的赐封,归调金鼎。
曾觌,字子恭,号青山,南宋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府,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海盗问题严重的时期,诗人在盛宴上借题发挥,表达对国家安定的喜悦和对不安分之徒的警惕。
这首《喜迁莺》以其清新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七闽地区的秀丽风光以及盛世的欢庆场面。开头部分以自然景观为引,画面生动,描绘了山水相映、箫鼓喧天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然而,紧接着转入对不安分之徒的关注,诗人以“岂料潢池不逞”引出社会动荡的主题,表现了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
整体结构上,诗歌通过层次分明的叙述,将欢庆与警惕巧妙结合,反映了身处盛世的人民对未来的愿景与不安。在语言上,曾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使得整首词增添了韵律感和情感的深度。
中心思想围绕国家安定、人民欢庆与对潜在威胁的警惕,展现了在盛世中人们的喜悦与忧虑交织的复杂情感。
《喜迁莺》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镇南纪会府”描绘的是:
“看一鼓雷奔”中的“雷”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