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4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46:02
醉蓬莱(侍宴德寿宫应制赋假山)
作者: 曾觌(宋代)
向逍遥物外,造化工夫,做成幽致。
杳霭壶天,映满空苍翠。
耸秀峰峦,媚春花木,对玉阶金砌。
方丈瀛洲,非烟非雾,恍移平地。
况值良辰,宴游时候,日永风和,暮春天气。
金母龟台,傍碧桃阴里。
地久天长,父尧子舜,灿绮罗佳会。
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年年同醉。
全诗意为:
在那逍遥自在的境外,造物主的巧妙工夫,创造了如此幽雅的景致。
朦胧的云雾如壶天般,映照着空中苍翠的色彩。
高耸的山峰,春天的花木显得格外娇美,映衬着玉阶和金砌。
那如同方丈的瀛洲,并非烟雾缭绕,而是恍若从平地升起。
如今正值良辰美景,宴游的时节,日子悠长,风和日丽,正是暮春的气候。
金母龟台,恰好在碧桃树的阴影下。
世代相继,尧舜之治,绚丽的盛会长存。
一年又一年,仙乐飘扬,九重天上鸾车相伴,大家共同在这美好的时光中陶醉。
作者介绍:
曾觌,字子舜,号心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盛世,社会相对安定,诗人在德寿宫宴游时赋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体现了对人间仙境的向往。
《醉蓬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然景观与人们的游乐活动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开头“向逍遥物外”即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借助细腻的意象展现出春日的美好,山峰的秀丽,花木的娇媚,宛如一个人间仙境。诗中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曾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通过尧舜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理想化的情感。在宴游之际,诗人感受到的愉悦与和谐,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和对美好的追求,给人以心灵的滋养。
逐句解析:
向逍遥物外,造化工夫,做成幽致。
表达一种对超然境界的追求,赞美自然界的奇妙景致。
杳霭壶天,映满空苍翠。
形容云雾缭绕,山林苍翠,营造出神秘而清新的氛围。
耸秀峰峦,媚春花木,对玉阶金砌。
描绘了春天的花木与高耸的山峰,衬托出宫殿的华美。
方丈瀛洲,非烟非雾,恍移平地。
强调瀛洲的清晰与真实,似乎从平地升起,令人向往。
况值良辰,宴游时候,日永风和,暮春天气。
正值美好的时光,适合宴游,描绘了和煦的春日气候。
金母龟台,傍碧桃阴里。
金母龟台为古代神话中的仙境,与碧桃树相映成趣。
地久天长,父尧子舜,灿绮罗佳会。
借尧舜之名,表达人间的和谐美好,展现长久的盛会。
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年年同醉。
描述年年在仙乐与华车的陪伴中陶醉,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如“杳霭壶天”)、对仗(如“日永风和,暮春天气”)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轻松愉悦、超然物外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杳霭”指的是什么?
A. 清晰的天空
B. 朦胧的云雾
C. 明亮的阳光
诗人提到的“金母龟台”象征什么?
A. 现实的繁华
B. 仙境与长生
C. 战争与纷扰
全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忧伤
B. 享乐与向往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夜喜雨》相比,曾觌的《醉蓬莱》更加注重描绘人间与仙境的交融,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