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莎行

《踏莎行》

时间: 2025-05-04 03:31:26

诗句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

绮罗香拥处、觥筹错。

清和将近,□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

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

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26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
绮罗香拥处觥筹错。
清和将近,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
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
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与人们的欢乐。翠绿的帷帐下,谁家在欢聚?香气四溢的地方,酒杯相碰。春天快要来了,虽然寒意依旧。高歌之时,轻尘从梁上飘落。
美好的时光,人生应当尽情享乐。可惜金杯中酒,却是苦涩的滋味。残花已飞尽,垂柳轻盈而弱。希望明年不辜负春天与莺鸟的约定。


注释:

  • 翠幄成阴:翠绿的帷帐形成阴影,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谁家帘幕:指在这个美丽的场景中,究竟是哪家人在欢庆。
  • 绮罗香拥:绮丽的丝绸和香气交织在一起,描绘了场景的华美。
  • 高歌看簌簌梁尘落:高声歌唱时,看到轻尘从横梁上飘落。
  •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金杯中的酒虽然华丽,却让人感到无奈与苦涩。
  • 来岁断不负莺花约:期望明年能不辜负春天的美好与莺鸟的约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觌,字子回,号水东,宋代词人,以其婉约词风著称。生于北宋时期,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春季,正值良辰美景之时,诗人以此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生乐趣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以轻快的节奏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的美丽场景,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开篇的“翠幄成阴”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幽静的空间,这里的“谁家帘幕”暗示着欢聚的场所,似乎透出一丝神秘感。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绮罗香拥”展现了宴席的华丽,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春日聚会的美好画面。

整首词的情感在“好景良辰,人生行乐”中达到高潮,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当下,尽情享乐。然而,随后的“金杯无奈是苦相虐”则引入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象征着生活中的苦涩与无奈,使得整首词在欢快中透出一丝思索与反思。

最后,结尾的“来岁断不负莺花约”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寓意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体而言,词中既有对春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乐的感悟,展现了曾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描绘出一个春意盎然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聚会气氛。
  2. 绮罗香拥处觥筹错:华丽的丝绸和酒杯交错,展现出宴席的繁华。
  3. 清和将近,春寒更薄:春天已近,但仍有些寒意,暗示时光的流逝。
  4. 高歌看簌簌梁尘落:歌声响起,尘埃轻舞而落,生动刻画了欢乐的场景。
  5.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呼唤珍惜当下,享受美好时光。
  6.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酒中虽有华丽,却也透出生活的苦涩。
  7. 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花瓣飘落,柳条轻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脆弱。
  8. 来岁断不负莺花约: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杯”比喻生活的奢华与苦涩。
  • 拟人:如“簌簌梁尘落”赋予尘埃以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人生乐趣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体现了曾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幄: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绮罗:代表着华丽与繁荣。
  • 金杯:象征着酒的奢华与生活的苦涩。
  • 残红:暗示着春天的逝去与时间的流逝。
  • 垂杨:象征着柔弱与脆弱。

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春日的氛围,也暗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幄成阴”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荒凉的冬天
    • B. 春天的聚会
    • C. 夏日的炎热
  2.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中的“金杯”象征了什么?

    • A. 财富
    • B. 生活的奢华与苦涩
    • C. 友情
  3. 结尾的“来岁断不负莺花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追忆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当下的享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曾觌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曾觌的作品更侧重于对酒席欢聚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曾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月八日闻鸡鸣即起案上偶有陶集翻阅数诗有怀斯远三首 其一 十六日出迓客 谢人送水仙 挽施文叔三首 其一 施进之见过二首 其二 午过无锡明日五更到平江门外 二月初二日二首 泊舟西村见居民云数里间有梅访之殊未花 次韵斯远去秋八月十三日午睡既醒登山远望见 呈逢宣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竖心旁的字 耳帽儿 骈胎 兀字旁的字 吹灰找缝 身名俱灭 好事多磨 靠拢 无字旁的字 智昏菽麦 敬如上宾 七日来复 包含皮的成语 聿字旁的字 有亡 八字旁的字 径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