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5:48
答张知常 其一
彭汝砺 〔宋代〕
曰归去上凤凰台,已见云中鸣雁来。
携酒几时窥北海,采兰三月去南陔。
山间鼠窃不为盗,屋上鹳巢无妄灾。
但喜朝廷容正直,更须郡守择贤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归去的愿望,想要登上凤凰台,看到云中飞来的大雁。何时我能携酒远眺北海,三月时节去南陔采兰?山间的老鼠虽有偷窃之举,却并不算作盗贼;屋顶上的鹳鸟筑巢也不必担心灾祸。只希望朝廷能够宽容正直,更需要的是郡守能够选拔贤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凤凰台”常用来象征理想和美好的归宿;“云中鸣雁”则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彭汝砺,字子直,号汝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国家政治动荡,士人对政局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的关怀。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恬淡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归去”引入,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凤凰台”作为象征,代表了理想的归宿,而“鸣雁”则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接着,诗人以“携酒窥北海”的画面,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
后四句则转向社会现实,诗人通过“鼠窃不为盗”与“鹳巢无妄灾”的比喻,表达了对平和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安宁的渴望。结尾处提到“朝廷容正直”,则呼应了前面的理想与现实,表达了对贤良政治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个人生活的理想追求,也有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政治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彭汝砺所提到的“凤凰台”主要象征:
A. 理想归处
B. 社会政治
C. 自然风光
D. 个人情感
填空题
“已见云中来”中“鸣雁”象征着。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彭汝砺的《答张知常》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虽同为山水诗,但彭汝砺更关注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责任,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均有独特之处,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