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2:45
后乐园中好树石,海波吞天滞魂魄。
九原想与夷齐游,徙倚祠门长太息。
当年东邻重忠义,潘侯倒屣迎宾客。
驹笼私第址堪寻,龙麓高坟碑未泐。
我游江户尝凭吊,窃敬此翁世莫识。
忽闻学社噪杭州,归骨建祠争甚力。
斯人辟世虽不返,故国旧君心匪易。
纷纷正欲废大伦,谬托同心定何益。
策名委质义难背,自许英灵照肝膈。
善学柳下有不可,妄附紫阳渠所斥。
在后乐园中有美丽的树石,海浪吞没天空,使人魂魄不宁。
我想与夷齐一起游玩九原,倚靠在祠门前长叹息。
当年东邻重视忠义,潘侯用倒履的礼节迎接宾客。
驹笼的私第遗址值得寻找,龙麓高坟的碑文尚未剥落。
我在江户游玩时曾凭吊,默默敬仰这位鲜为人知的先贤。
忽然听说学社在杭州热闹,归骨建祠的努力何其艰辛。
这位人虽不再世,故国的旧君心意却难以改变。
纷纷扰扰想要废除大伦,谬托同心何以有益?
我将名声交付于义理,难以背弃自己的信念。
在柳下善学的地方有其不可之处,妄附紫阳的事被怀疑。
作者介绍: 郑孝胥(1817-1860),清代诗人,字子尧,号白云山人,晚号孤云,擅长诗文,关注时事,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对忠义精神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整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后乐园”的美好和大海的浩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随后转入对夷齐的追思,表现出诗人对忠义的渴望和对往昔的怀念。接着,诗人提到潘侯的热情迎客,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忠义的重视。
而后,诗人提及江户的游历,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然而却感到世人对这些英灵的无知,反映出对世态的失望。最后,诗的结尾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质疑“同心”的意义,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和对现实的不屈服。整首诗流露出悲壮与激昂,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沉痛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追思与现实的反思,探讨忠义精神与个人理想的价值,以及对社会现状的质疑,表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后乐园”代表什么?
诗人对“夷齐”的感情是怎样的?
“归骨建祠争甚力”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