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2:16
春江泼天明,萧寺踞山坞。
荒阶下鸟雀,古木飒风雨。
答行古苔花,徙倚望江渚。
日暮山更寒,檐头铃自语。
春天的江水在阳光下闪耀,明亮如同泼洒的天空;
萧条的寺庙坐落在山谷中,显得格外宁静。
荒凉的台阶下,有鸟雀在嬉戏,古老的树木在风雨中摇曳。
我对着古老的苔藓与花朵,徘徊着眺望江边的景色。
日暮时分,山中更显寒冷,屋檐下的铃铛独自响起,似在低语。
林宪(生卒年不详),字子真,号静之,宋代诗人。林宪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淳熙三年孟春,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可能在台州的兜率寺中游览,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启发,写下此诗,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整体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诗的开头“春江泼天明”就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春江水暖、阳光明媚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萧寺踞山坞”,则将视角转向宁静的寺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恬淡的心境。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荒阶下鸟雀”和“古木飒风雨”,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鸟雀的欢鸣与古木的摇曳,营造了一种生动的景象,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悟。
最后两句,“日暮山更寒,檐头铃自语”,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随着日暮的降临,山中变得更加寒冷,屋檐下的铃铛声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孤独的心情。这种对比不仅提升了诗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哲理:在宁静与孤独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微妙而深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在宁静中思考人生的哲理。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递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宁静。
《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春江花月夜》与《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都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自然的宁静。前者更多地描绘了夜晚的江景,情感上更为浪漫;而后者则在春日的白昼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沉思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