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4:36
咏怀(一作咏情,一作感寓) ——孟郊
浊水心易倾,明波兴初发。
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
此兴若未谐,此心终不歇。
诗人将自己的心情比作浊水,轻易地倾倒,面对心中初起的波澜,虽思念海底的人,却只能向蚌中索取月亮。这样的情感若是未能调和,那么我的心情将永远不休止。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白云,唐代诗人,以其悲苦的身世和清新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讽刺时弊为主,尤其擅长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 《咏怀》这首诗写于孟郊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感到无奈。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理想、情感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
《咏怀》是一首充满情感波动的诗,诗人通过“浊水”和“明波”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心情的复杂与矛盾。一方面,浊水象征着他内心的不安与困惑;另一方面,明波的兴起则暗示着他心中仍有希望和激情。诗人对于“海底人”的思念,表现出他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而“蚌中月”的意象则代表了美好而遥不可及的梦想。最后一句“此心终不歇”道出诗人内心的执着与痛苦,尽管现实无法如愿以偿,但他对情感的追求依然未曾停止。这种情感的坚韧与执着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悲哀,正是孟郊诗歌的魅力所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与情感的执着追求,尽管现实的困境让人无奈,但心中的情感依然在不断波动,永不平息。
诗词测试:
诗中“浊水”象征什么?
A. 清澈的情感
B. 混乱的心情
C. 美好的理想
答案:B
“蚌中月”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现实的困惑
B. 理想的追求
C. 友情的温暖
答案:B
诗人对“海底人”的思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渴望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郊的《咏怀》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表达了对理想或情感的思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前者通过清晰的意象展现了内心的波动,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情感的忧虑。两者都反映了唐诗中个人情感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