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6:49
双清亭春日独坐
作者: 宋褧 〔元代〕
帝城何处不红尘,小海危亭独可人。
笭箵舟航浮上闸,笙歌池馆接西津。
恩波浴鹭连洲暖,宫树啼莺隔岸春。
不用鞭笞了官事,笑谈容得幕中宾。
在帝都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红尘的繁华,我在小海的高亭中独自一人。
船只轻轻滑过水闸,笙歌声从池馆传来,直达西边的渡口。
温暖的春波浸润着白鹭,岸边的宫树上黄莺啼唱,隔着水面满是春意。
不再需要为官场琐事而驱赶,悠然自得地与朋友们闲聊欢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褧,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景致和个人情感,常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人心的向背。
《双清亭春日独坐》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开篇便以“帝城何处不红尘”勾勒出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紧接着转入小海的高亭,体现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在这幅春日图景中,诗人不仅描绘了水面上的白鹭、宫树上的黄莺,还通过音律的描写(笙歌)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示不再被官场的繁杂所扰,反而能够与友人畅谈,尽享春日的惬意。这种对世俗的逃避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官场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繁华世俗的反思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尘”主要指什么?
诗人选择独坐于何处?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双清亭春日独坐》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鹿柴》更强调孤独与深邃的意境,而《双清亭春日独坐》则更多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轻松的社交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