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行军诗二首 其二

《行军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11 11:29:35

诗句

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

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

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

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

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须。

平生抱忠义,不敢私微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1:29:35

原文展示:

行军诗二首 其二
岑参

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
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
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
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
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须。
平生抱忠义,不敢私微躯。


白话文翻译:

早知道这个世界动乱不安,年轻时只是在无谓地读书。
悔恨自己不学会拉弓,去东边射杀敌人。
偶尔跟随谏官出入,错误地朝着朝堂走去。
未能拯救我的君主,只能空作一个男子汉。
抚摸着剑,感伤世间的道路,悲哀的歌声泪洒良策。
功业如今已为时已晚,照镜子时悲叹白发苍苍。
我一生心怀忠义,却不敢为自己谋取私利。


注释:

字词注释:

  • :漫无目的,随意。
  • 弯弓:指练习射箭,古代军事技能。
  • 狂胡:指东边的胡人,历史上指代外敌。
  • 丹墀:指朝廷的高台,象征权力中心。
  • :拯救、辅佐。
  • 丈夫:指有担当的男子。
  • 抚剑:抚摸自己的剑,表示对战争的思考。
  • 良图:好的计划或理想。
  • 白须:白发,象征衰老。

典故解析:

  • “匡吾君”:出自古代忠臣之志,强调辅佐君主的重要性。
  • “抚剑”:古代诗人常以剑象征豪情与壮志,表达对社会动乱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战争场景及边疆风光,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安史之乱期间,诗人身处动乱之世,回顾自己年轻时的懊悔,反映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岑参的《行军诗二首 其二》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诗的开头即直言“早知逢世乱”,表达了对世局的不满与对自己年轻时选择的懊悔。这种懊悔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误,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愧疚感。

“悔不学弯弓”一句,透出诗人对军事技能的渴望与对国家的责任感。他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出力,却因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而感到无奈。接下来的“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则表现出对权力中心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这里,诗人意识到自己未能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心中充满了遗憾。

后面的“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则是情感的高潮,抚剑象征着对武力的思考与渴望,而“良图”则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哀叹。最后两句“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须”极为感人,显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竟事业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反思,折射出社会动荡与历史责任之间的深刻联系,表现出一种对忠义的坚持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知逢世乱:早就知道这个时代动荡不安。
  2. 少小谩读书:年轻时只是在无所事事地读书。
  3. 悔不学弯弓:后悔当初没有学习拉弓射箭。
  4. 向东射狂胡:希望能向东打击敌人。
  5. 偶从谏官列:偶尔跟随谏官出入。
  6. 谬向丹墀趋:错误地朝着权力中心走去。
  7. 未能匡吾君:没有能够拯救我的君主。
  8. 虚作一丈夫:只是空有男子汉的称号。
  9. 抚剑伤世路:抚摸着剑,感伤世间的艰难。
  10. 哀歌泣良图:悲哀地歌唱,泪洒理想的计划。
  11. 功业今已迟:功业如今已为时已晚。
  12. 览镜悲白须:照镜子时悲叹白发苍苍。
  13. 平生抱忠义:一生心怀忠义。
  14. 不敢私微躯:不敢为自己谋取私利。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抚剑伤世路,哀歌泣良图”。
  • 比喻:通过“抚剑”象征对战争的思考与理想。
  • 反复:表达对过往的懊悔与对未来的恐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懊悔与对国家的忠诚,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在动乱时代,个人责任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武力与理想,寄托了诗人的豪情与抱负。
  • 白须: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表达了对老去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为何对年轻时的选择感到懊悔? A) 忘记了读书
    B) 没有学习军事技能
    C) 没有出仕
    D) 没有结婚

  2. “抚剑伤世路”中“抚剑”象征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战争的思考
    C) 对爱情的向往
    D) 对诗歌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丹墀”指代什么? A) 战场
    B) 朝廷
    C) 家庭
    D) 学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骆宾王《在狱咏蝉》

诗词对比: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均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但岑参更加强调内心的懊悔与责任感,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了豪情壮志与壮阔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吴冲卿示和韩持国诗一卷辄以为谢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五虚白堂 送施縡秀才下第 寄题周源员外衢州萃贤亭 濄口得双鳜鱼怀永叔 欲阴 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 寄题刁经臣润州园亭 陌上二女 闻永叔复馆因以寄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慈眉善眼 包含旷的词语有哪些 严惩不贷 糸字旁的字 凶恣挠法 伏苓芝 肀字旁的字 包含颔的词语有哪些 一碧无际 邑字旁的字 隋珠弹雀 飞鸿冥冥 弄喧 歺字旁的字 边蔽 烂结尾的成语 香字旁的字 盆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