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49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
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
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
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
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
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
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
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自梓州行向成都的旅途景象。诗人首先剖开竹子,朝着西蜀的方向前进,遥望岷山,仿佛已到了天边。内心对北阙的思念虽深,但也不畏惧南路的艰难。前几天在七盘山上,胸怀开阔,看到三巴的风光。汉水从嶓冢流出,梁山高耸,守护着褒斜道。山道被湍急的水流缠绕,行人穿行在险峻的崖壁之间。岩石倾斜,马匹难以通行,狭窄的石路也不容车辆通过。深林中让人心生畏惧,洞穴里则要防备龙蛇的侵袭。水田里新插的秧苗,山田里正忙着烧畦。夜晚猿猴在山雨中啼叫,黎明时分鸟儿在江边的花丛中欢鸣。过了中午才开始用餐,饭菜做好后又想起瓜果的美味。许多朋友各自去做官,千里之外都离开了家乡。在这旅途中,大家言笑之间,仿佛又回到了京城的繁华。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以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尤其是描写边塞风光和士人情怀的诗歌颇具影响力。
此诗写于岑参任职梓州(今四川省)期间,诗中描述了他与友人从梓州前往成都的旅途所见所感,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当时士人的游历和心情。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是一首充满生动景象和细腻情感的诗。诗歌以旅途为线索,描绘了西蜀的山水风光和旅途的艰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同伴的珍惜。
诗的开头“剖竹向西蜀”便引出旅途的主题,竹子的剖开象征着新的旅程的开始。接下来的描写中,岷山的高耸和北阙的思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随着行程的深入,诗人通过“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人文的交融。
而“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的描写则表现出旅途的艰难与险峻,深林中的魑魅和洞穴里的龙蛇更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诗人通过“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的描写,带出田园的生机与劳动的快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句“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在旅途中与友人相聚的欢乐,仿佛让人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回到了温暖的京城。这种情感的交融,让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深厚。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最终在言笑中忘却了旅途的艰辛,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生活的乐趣。
诗中“剖竹向西蜀”中的“竹”象征什么?
A. 开辟新路
B. 思乡情怀
C. 旅行的艰辛
诗中提到的“汉水”流出自哪里?
A. 梁山
B. 嶓冢
C. 三巴
“言笑忘羁旅”的意思是:
A. 旅途的孤独
B. 忘却旅途的疲惫
C. 仍在思念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