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五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五》

时间: 2025-05-02 10:56:53

诗句

开元刘神童,名字瑞一时。

文学不济世,鞭算竞刀锥。

招权啖士口,使不得有訾。

任数不任道,兴利固如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6:53

原文展示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五
开元刘神童,名字瑞一时。
文学不济世,鞭算竞刀锥。
招权啖士口,使不得有訾。
任数不任道,兴利固如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开元年间的刘神童,他的名字在当时颇具声望。尽管他的文学才能不足以造福社会,但在权势和利益的竞争中,他却能用算计和技巧来谋取利益。他招揽权贵,迎合那些士人的口味,使别人无法对他有所非议。他更关注利益,而非道义,确实是这样的局面。

注释

  • 神童:指年少有才华的人,刘神童是指刘禹锡。
  • 开元:指唐朝的开元年间,是唐玄宗的年号。
  • 文学不济世:文学才能不足以帮助社会。
  • 鞭算:比喻用计谋和手段。
  • 招权啖士口:迎合权贵与士人,意指迎合权势者的口味。
  • 任数不任道:重视利益而轻视道义。
  • 兴利固如斯:指这种谋取利益的方式已经成为常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华,号阮亭,擅长诗词,尤其以古体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历史和社会现象作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权力与利益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刘神童的事例,反映了当时文人面对权力与利益时的无奈与选择。

诗歌鉴赏

杨维桢的这首诗以“刘神童”为引,展现了文人处于权势中心的复杂心态。开元年间,刘神童的名声在当时众所周知,但诗人却用“文学不济世”来揭示他文学上的不足,这暗含了对当时文人以狭隘的利益关系为重的批判。接着,诗人提到“鞭算竞刀锥”,形象地描绘出当时文人之间为了权势与利益争斗的残酷景象。

“任数不任道”的表达,揭示了社会的价值观扭曲,强调了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许多人抛弃了道德与义务,反而更重视算计与利益的得失。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诗人借此警醒后人,提醒人们关注道义而非单纯追逐利益。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又有深刻的反思,杨维桢通过历史人物的映射,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与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元刘神童,名字瑞一时。”:介绍刘神童和他的声望。
  2. “文学不济世,鞭算竞刀锥。”:评论他的文学才能不足且在权力争夺中使用手段。
  3. “招权啖士口,使不得有訾。”:他迎合权贵,令他人无法指责。
  4. “任数不任道,兴利固如斯。”:强调他重视利益而不讲道义,社会风气如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学不济世,鞭算竞刀锥”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鞭算”和“刀锥”形象展示权力斗争的残酷。

主题思想:反映了文人在权力和利益面前的矛盾与无奈,批判了社会上对利益的过度追求。

意象分析

  • 刘神童:象征当时文人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 鞭算与刀锥:象征权力争夺中的算计与攻击,揭示了社会竞争的激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神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文人的理想
    • B. 权力与利益的代表
    • C. 历史的悲剧
  2. 诗中提到“任数不任道”是什么意思?

    • A. 重视利益而忽视道德
    • B. 关注文学而不在乎利益
    • C. 注重道德而轻视利益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杨维桢与李白:两者均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个体的情感,而杨维桢则着重于社会现象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五》一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海棠 古剑篇送蔡君谟自谏省出守福唐 闺思 叶大卿挽词三首 寄题滁州醉翁亭 去年宋中道自洺州以书令魏殊来谒予魏遂托主 送李审言殿丞归河阳 伐桑 依韵和刘敞秀才 汴堤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剖的词语有哪些 历乱无章 止字旁的字 世吏 金紫银青 川字旁的字 包含真的成语 黑字旁的字 棉猴儿 穴宝盖的字 卷折 包含记的成语 急战 动如参商 三径之资 求神问卜 行字旁的字 抛头露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