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19:50
尝疑王孝子,素履朴且庄。
门生服县役,径行想不扬。
孝子躬馌具,罄折在道旁。
门生役已脱,诡道由此行。
我曾怀疑王孝子的品德,他的素履朴素而端庄。
门生身着县衙的服装,走路时似乎不愿意抬头。
孝子恭敬地准备饭菜,器具都摆在路旁。
而那些门生的役务已经结束,便选择了这条小路前行。
王孝子的故事来源于《史记》,他以孝顺著称,常被后人用来表彰孝道。诗中通过王孝子的形象,引发对当代人行事态度的反思。
作者介绍:杨维桢(1280—1355),元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带有哲理性,关注社会和人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比孝子的品德与门生的行为,反映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这首诗通过对王孝子形象的描绘,映衬出当时社会中人们的冷漠与功利。诗的开头提到王孝子,其“素履朴且庄”的形象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德标准。接着对“门生”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角色的无奈与妥协,令人深思。门生在县役的角色中,虽然身着庄重的服装,却显得心不在焉,反映了对官场的无力与失望。
诗中“孝子躬馌具”的细节描写,突显了孝子对家庭的尽责与用心,形成对比,映衬出当代人对于传统美德的漠视。最后一联“门生役已脱”,暗示了人们在经历了角色的束缚后,选择了逃避,走上了不再光明正大的小路。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层次上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让读者在反思中感受到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传统美德的赞扬与对现代人逃避责任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倡导对孝道的重视。
诗词测试:
王孝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传统美德
B. 权力
C. 财富
答案:A
诗中“门生”的形象代表了当代人的什么态度?
A. 追求理想
B. 对传统的尊重
C. 对责任的逃避
答案:C
诗歌的主题是?
A. 爱国
B. 孝道与责任
C. 个人自由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十二》与李白的《游子吟》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表达孝道主题上的异同。杨维桢侧重于对比当代人与传统的孝道,而李白则通过个人情感展现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与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