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晨起二首

《晨起二首》

时间: 2025-05-07 23:07:13

诗句

楚乡秋早倦炎蒸,长恨梧桐不可凭。

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7:13

原文展示:

晨起二首 张耒 〔宋代〕

楚乡秋早倦炎蒸,长恨梧桐不可凭。 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

白话文翻译:

在楚地的秋天早早地感到炎热难耐,常常遗憾梧桐树无法依靠。 清爽的气息突然随着风雨到来,清晨的厅堂里,我独自无眠,心中惊异。

注释:

  • 楚乡:指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古为楚国之地。
  • 炎蒸:形容天气炎热。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于象征孤独或忧愁。
  • 爽气:清爽的空气。
  • 晓堂:清晨的厅堂。
  • 神惊:心中惊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可能是在楚地任职或游历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秋日清晨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楚地秋日清晨的所感所思。楚地的秋天虽然早到,但炎热依旧,作者对此感到厌倦。梧桐树在这里象征着孤独和无法依靠的感觉。然而,随着风雨的到来,清爽的气息让作者感到惊喜,体现了自然变化对人心境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首句“楚乡秋早倦炎蒸”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楚地秋日炎热的厌倦,这种厌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第二句“长恨梧桐不可凭”则通过梧桐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后两句“爽气忽随风雨至,晓堂无寐独神惊”则转折明显,风雨带来的清爽气息让作者感到惊喜,这种惊喜不仅仅是对外界变化的感受,更是对内心情感的触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波动,展现了宋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楚乡秋早倦炎蒸”:楚地的秋天虽然早到,但炎热依旧,作者对此感到厌倦。
  • 第二句“长恨梧桐不可凭”:梧桐树在这里象征着孤独和无法依靠的感觉。
  • 第三句“爽气忽随风雨至”:风雨带来的清爽气息让作者感到惊喜。
  • 第四句“晓堂无寐独神惊”:清晨的厅堂里,作者独自无眠,心中惊异。

修辞手法:

  • 拟人:“爽气忽随风雨至”中的“随”字赋予了风雨以人的行为,使其显得生动。
  • 象征:梧桐树象征孤独和无助。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内心情感的触动。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梧桐:象征孤独和无助。
  • 风雨:带来清爽气息,象征变化和惊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楚乡”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南、湖北一带 B. 江苏、浙江一带 C. 广东、广西一带 D. 四川、重庆一带

  2. 诗中“梧桐”象征什么? A. 孤独和无助 B. 繁荣和昌盛 C. 坚强和勇敢 D. 快乐和幸福

  3. 诗中“爽气忽随风雨至”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风雨的恐惧 B. 作者对风雨的期待 C. 作者对风雨的惊喜 D. 作者对风雨的无感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内心情感的触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晨起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波动,但苏轼的词更加抒情和梦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词作,可以与张耒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望江南十首 其九 游黄山 望江南八首 其一 望江南 其十 望江南 其一 望江南 其一 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七 望江南 其六 望江南八首 其六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一 题刘彦清农部“古红梅阁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外愚内智 博览群书 怀山襄陵 耒字旁的字 包含桃的词语有哪些 寸利必得 音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电筒 衣冠文物 问罪之师 提货单 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京峙 云胡 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