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遇二十五首

《感遇二十五首》

时间: 2025-05-02 07:58:42

诗句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42

原文展示:

感遇二十五首 张耒 〔宋代〕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唐朝皇帝即将面临国家动乱,豺狼虎豹般的敌人依附在山丘之中。君王信任李训,却在宫殿中挥舞兵器。拴狗不拴头,结果被咬得血流成河。堂堂的赞皇公,被抛弃不参与谋划。

注释: 字词注释:

  • 唐皇:指唐朝的皇帝。
  • 豺虎:比喻凶恶的敌人。
  • 李训:唐朝宦官,曾参与政变。
  • 玉殿:指皇宫。
  • 戈矛:古代兵器,这里指武力。
  • 系狗不系首:比喻措施不当,未能抓住关键。
  • 噬:咬。
  • 赞皇公:指某位被忽视的重要人物。

典故解析:

  • 李训:李训是唐朝宦官,曾参与甘露之变,导致多位大臣被杀,是唐朝宦官专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这首诗通过对唐朝历史的回顾,隐喻宋代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贤能被弃的悲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回顾唐朝的历史事件,抒发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历史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宋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诗中“豺虎依山丘”形象地描绘了敌人的猖獗,而“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则揭示了君王的昏庸和信任奸佞。最后两句“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更是深刻地批评了当时的政治决策失误和贤能被弃的不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描绘了唐朝即将陷入动乱的局势,敌人如豺虎般潜伏。
  •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指出君王信任奸臣,导致宫廷内斗。
  •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比喻政策失误,未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导致严重后果。
  •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表达了对贤能被弃的悲哀和对时局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豺虎依山丘”比喻敌人的凶猛和潜伏。
  • 拟人:如“系狗不系首”将政策失误拟人化,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历史的回顾,隐喻宋代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贤能被弃的悲哀,批判了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豺虎:比喻凶恶的敌人。
  • 玉殿:象征皇权的中心。
  • 戈矛:象征武力和冲突。
  • 赞皇公:象征被忽视的贤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豺虎依山丘”比喻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凶恶的敌人 C. 山中的动物
  2. “君王信李训”中的李训是谁? A. 唐朝大臣 B. 唐朝宦官 C. 宋代诗人
  3. “系狗不系首”比喻什么? A. 正确的策略 B. 错误的策略 C. 无关紧要的事 答案:B B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唐朝衰败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对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反映了唐朝的兴衰。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唐朝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多首反映唐朝历史的诗作,有助于对比理解。

相关查询

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 送史殿丞之任封州 送僧之京师 送僧之姑苏 送僧游天台 送僧休复之京师 送僧机素还东嘉 送僧还东嘉 送人游金山 送然上人南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杳无音耗 寸字旁的字 爱不释手 人扶人兴 田丁 涕泪交垂 入字旁的字 科教 纤介之间 齒字旁的字 包含舛的词语有哪些 眠花醉柳 彐字旁的字 中军帐 竹锥 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