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王岩起乐斋三首

《题王岩起乐斋三首》

时间: 2025-05-03 22:30:00

诗句

我亦云根结小房,年来与世略相忘。

定知可蜕纷华事,不及弦歌气味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0:00

原文展示:

题王岩起乐斋三首 刘子翚 〔宋代〕 我亦云根结小房,年来与世略相忘。 定知可蜕纷华事,不及弦歌气味长。

白话文翻译:

我也曾在云端建起小屋,近年来与世事略微相忘。 定然知道可以摆脱纷繁的世俗事务,却不及弦歌的韵味长久。

注释:

  • 云根: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这里比喻高远的地方。
  • 小房:小屋,指隐居之地。
  • 年来:近年来。
  • 与世略相忘:与世俗之事稍有疏远。
  • 定知:确信。
  • 可蜕:可以摆脱。
  • 纷华事:繁华纷扰的世俗事务。
  • 弦歌:指音乐,这里比喻高雅的文化生活。
  • 气味长:韵味长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80-1142),字彦冲,号屏山,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这首诗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世俗的反思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在宋代,文人多有隐逸之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高雅的文化生活。刘子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纷繁世俗的厌倦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首句“我亦云根结小房”,用“云根”比喻高远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地的向往。次句“年来与世略相忘”,表明作者近年来与世俗之事稍有疏远,体现了对世俗的淡泊。后两句“定知可蜕纷华事,不及弦歌气味长”,明确表达了作者可以摆脱纷繁的世俗事务,但更倾向于高雅的文化生活,认为弦歌的韵味更为长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泊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亦云根结小房”:作者用“云根”比喻高远的地方,表达了对自己隐居之地的向往。
  2. “年来与世略相忘”:表明作者近年来与世俗之事稍有疏远,体现了对世俗的淡泊。
  3. “定知可蜕纷华事”:明确表达了作者可以摆脱纷繁的世俗事务。
  4. “不及弦歌气味长”:认为高雅的文化生活更为长久,表达了作者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根”比喻高远的地方,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纷华事”与“弦歌气味”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以及对高雅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比世俗事务与高雅文化生活,作者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

意象分析:

  • 云根:高远的地方,象征隐居之地。
  • 小房:隐居之地,象征远离世俗的生活。
  • 弦歌:高雅的文化生活,象征精神上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根”比喻的是什么? A. 高远的地方 B. 隐居之地 C. 世俗事务 D. 高雅文化生活

  2. 作者近年来与世俗之事的关系如何? A. 完全相忘 B. 略相忘 C. 紧密相连 D. 完全不关心

  3. 作者认为什么比纷繁的世俗事务更为长久? A. 隐居生活 B. 高雅文化生活 C. 世俗事务 D. 隐逸之志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刘子翚《题王岩起乐斋三首》: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而刘子翚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俗的淡泊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刘子翚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昨日偶到北观蒙君俞元载元发明叔惠然见过 谢陈无己相访 食笋二首 其二 食笋二首 其一 和答友人二首 其二 和答友人二首 其一 次韵俞希贤大暑家居寄天宁二老 将过黄池中路寒甚风猛不可行复归青山坊投宿 宿青山坊君锡馆置甚款时方兴圩 诚上人游方既归林下焚香诵经以严报地相见欣然留不欲去遂赋小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析珪判野 罔知所措 披麻带索 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多手多脚 固实 亅字旁的字 包含赖的成语 女字旁的字 赤开头的成语 包含拢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鄙于不屑 窜匿 衣带书 无使滋蔓 赞比西河 竖心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