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0:00
原文展示:
题王岩起乐斋三首 刘子翚 〔宋代〕 我亦云根结小房,年来与世略相忘。 定知可蜕纷华事,不及弦歌气味长。
白话文翻译:
我也曾在云端建起小屋,近年来与世事略微相忘。 定然知道可以摆脱纷繁的世俗事务,却不及弦歌的韵味长久。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80-1142),字彦冲,号屏山,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这首诗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世俗的反思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在宋代,文人多有隐逸之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高雅的文化生活。刘子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纷繁世俗的厌倦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首句“我亦云根结小房”,用“云根”比喻高远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地的向往。次句“年来与世略相忘”,表明作者近年来与世俗之事稍有疏远,体现了对世俗的淡泊。后两句“定知可蜕纷华事,不及弦歌气味长”,明确表达了作者可以摆脱纷繁的世俗事务,但更倾向于高雅的文化生活,认为弦歌的韵味更为长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泊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以及对高雅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比世俗事务与高雅文化生活,作者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云根”比喻的是什么? A. 高远的地方 B. 隐居之地 C. 世俗事务 D. 高雅文化生活
作者近年来与世俗之事的关系如何? A. 完全相忘 B. 略相忘 C. 紧密相连 D. 完全不关心
作者认为什么比纷繁的世俗事务更为长久? A. 隐居生活 B. 高雅文化生活 C. 世俗事务 D. 隐逸之志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