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43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首诗描绘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生活在边远的海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气候和风雨。边海的居民生活艰辛,寄居在简陋的草屋中。妻子和孩子们像禽兽一样,生活受到树林的阻碍,行动受限。家中的柴门显得异常萧条,狐狸和兔子在我家周围自由地飞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边海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乱带来的影响,许多平民不得不迁移到边远地区生活,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国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三国时期重要的文学代表之一。以辞藻华丽、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
创作背景: 《梁甫行》创作于曹植的晚年,正值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边海民的艰难生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
《梁甫行》是一首充满厚重悲剧色彩的诗作,曹植通过对边海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们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的“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以气候的多样性引出人们生活的多元和复杂,展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压迫。从“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边海居民深切的同情,他们在困苦的环境中寻求生存,寄身在粗陋的草屋中,生活艰难。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深入人心,“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通过动物的比喻,表现出妻儿的无奈和悲惨境遇,暗示着他们的生存和行动受到束缚,缺乏自由。最后的“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则是通过柴门的冷清和动物的自由活动对比,突显出家庭的孤独与无助。这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曹植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反映了社会动乱带来的民生困苦,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命运的关心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梁甫行》的作者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草墅”指的是什么?
“妻子象禽兽”中的“禽兽”用来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曹植的《梁甫行》更为沉重,李白的诗歌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而曹植则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人文关怀。
推荐书目: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