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4:37
《薤露》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天地是无穷无尽的,阴阳相互依存。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犹如风吹过的尘埃。希望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向明君贡献力量。怀着这样的王佐之才,气概豪放却独自不同凡响。鳞鳍的尊神龙,奔跑的麒麟都是尊贵的象征。连虫鸟兽都懂得道德,那么何况是读书人呢?孔氏删减诗书,王业已经分崩离析。我愿意驰骋在这寸笔之上,流露出我的才华与芬芳。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国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才华横溢,尤其擅长五言、七言诗。其作品风格多变,常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薤露》是曹植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身才能的渴望。在那个时代,士人普遍面临着政治上的困境与理想的失落,曹植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与不甘。
《薤露》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反映了曹植内心深处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引入,展现出宇宙的广袤无垠与人类的渺小,营造出一种哲学的深邃感。接着,诗人以“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形象地描绘了人的生命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在中间部分,曹植表达了自己希望能为明君效力的愿望,展现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神龙与麒麟,象征着他心中理想的权力与地位,这也体现了他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与渴望。最后,诗人以“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结束,强调了自己希望通过写作来展示才华的愿望,展现出他作为文人的理想与抱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曹植的才华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围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进行,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与对明君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时代的无奈与哀叹,展现了士人的精神追求与道德担当。
《薤露》的作者是谁?
A. 曹操
B. 曹植
C. 王羲之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鳞介尊神龙”象征什么?
A. 平民百姓
B. 理想的权力与地位
C. 自然界的生物
D. 历史的传承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士人应当更懂得道德
B. 动物与人类相似
C. 士人的道德标准较低
D. 道德无关紧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