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50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唉,这像蒲公英一样飘荡的我,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何以独自存在呢?
我已经离开了根本,日夜都没有休息的时间。
我东行西走,穿越七条小路,南来北往,跨越九条田埂。
突然遇到回风吹起,把我吹入云间。
我自以为走完了一生的道路,却忽然掉入了深渊。
狂风把我接出来,又让我回到那块故土。
向南走却又变成向北,向东说却又反向向西。
我该依附于何处?忽然失去了又复得。
飘飘荡荡,穿越八个泽地,连绵不断地跨越五座高山。
无处安定,谁能知道我有多么艰苦?
我愿意做那林中的草,秋天随野火一起燃烧。
化为灰烬难道不痛苦吗?我愿与那株荆棘相连。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是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歌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七言诗作,代表作有《洛神赋》等。
创作背景:在曹植的时代,政局动荡,许多文人面临着生存与信仰的双重考验。此诗反映了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人生的思考与无奈,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吁嗟篇》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以“吁嗟”开头,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感伤的情绪。诗中运用“转蓬”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漂泊与不安,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归属感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曹植展示了他在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与痛苦。诗句中频繁的方向变化,如“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难以把握的命运,令人深思。
在意象上,诗人将自然界的风、云、山、草等元素融入个人的命运之中,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命运的无奈。同时,结尾处的“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则是一种对自我命运的接受与超越,展现出一种从容面对生死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述个人命运的漂泊与挣扎,反映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与对归属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命运无奈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转蓬”象征什么?
曹植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当南而更北”这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