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杏溪十首 杏水

《杏溪十首 杏水》

时间: 2025-05-07 22:56:16

诗句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6:16

原文展示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白话文翻译

这条溪水不与江水相连,是从林间深处自然流出。溪水穿过花丛,流向远处,山中弥漫着杏花的香气。我常常带着茶杯,日复一日地来到这里品尝这美好的景色。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不与江水接:意为这条溪水不与大江相连。
  2. 自出林中央:形容溪水源出于林中的中央位置。
  3. 穿花复远水:溪水在花丛中流动,又流向远方。
  4. 一山闻杏香:山中可以闻到杏花的香气。
  5. 持茗瓯:拿着茶杯。
  6. 日屡此来尝:常常在日子里来这里品尝。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杏花象征着春天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一千年—公元一零四五年),字子龙,唐代诗人,晚唐诗风的代表之一,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因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开头两句“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将溪水和大江隔开,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孤立感,表明这条溪水的纯净和独特。接下来的“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的美好,溪水在花丛中流淌,散发着杏花的香气,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最后两句“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带着茶杯,日复一日地来这里品茶,享受自然的美好。这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富有韵律感,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舒适,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开篇表明溪水的独立性,强调其源出自然之中的纯净。
  •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描绘溪水流经花丛的景象,杏香弥漫,渲染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诗人以第一人称出场,表达了自己对这自然美景的向往和频繁造访的习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比作自然的精灵,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意象。
  • 拟人:赋予杏花香气以生命,使其像是能主动传达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人生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代表着自然的纯净。
  • :象征着春天和希望,寓意生命的繁荣。
  • :代表着自然的馈赠和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姚合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香气是什么花的? A) 桃花
    B) 杏花
    C) 梨花
    D) 菊花

  3. 诗人常常带着什么来这里品尝? A) 酒
    B) 茶
    C) 水
    D) 食物

答案:

  1. C) 姚合
  2. B) 杏花
  3. B) 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姚合的《杏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姚合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维则通过宽广的意境表现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适见诸公咏梅之什因用其韵率作者同赋 师正堂二首 师正堂二首 上元应制次韵 上元漫兴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圭的词语有哪些 闸机 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铤走 包含让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披头盖脑 狗吠非主 音字旁的字 包含鞘的词语有哪些 细皮白肉 虎虎有生气 毛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专至 一了百了 觜吻 民为邦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