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5:36
图书老矣尚纷披,神劓天鲸以有知。茅竹结蟠聊一愒,却寻三界外愚痴。
这本书已经年久失修,仍然显得杂乱不堪。书中所记载的知识仿佛如同天上的鲸鱼一般遥不可及。虽然茅草与竹子交错在一起,似乎提供了一点安慰,但我却在三界之外寻找那无知的愚昧。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他倡导变革,主张以新法治国,强调经济和文化的重建。其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又有细腻。
这首《图书》成诗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知识与智慧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书籍的感慨与对知识价值的深刻思索。
《图书》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王安石通过对书籍的描绘,展现了对知识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反思。诗的开头“图书老矣尚纷披”,直接点明了书籍的陈旧与混乱,暗示知识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难以捉摸。接着“神劓天鲸以有知”,将知识比作高不可攀的天鲸,表现出人类对真理的渴望与无力感。
诗的后半部分“茅竹结蟠聊一愒,却寻三界外愚痴”则通过茅竹的自然形态,传达了一种朴素的安逸感,但随之而来的“却寻三界外愚痴”又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迷茫。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人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无知。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刻的哲理,王安石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揭示了人类对知识的追求与对存在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与学者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知识的敬畏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知识与无知的深刻思考。王安石通过书籍的意象,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传递出一种哲学的思索与人生的无奈。
选择题:诗中“天鲸”是用来比喻什么?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却寻三界外__”中的空白部分是什么?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知识的无奈与对世俗的超脱。 (对/错)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各有不同。王安石的诗注重哲理思考,常以书籍与自然为主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不羁,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方式与侧重点各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