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时间: 2025-04-26 07:43:05

诗句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3:05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原文展示: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白话文翻译:

手里拿着官职的文书走出神皋,远远迎接客人时就知道要准备贺酒。
照耀着家门的不是白色的屋子,而是春草上有青袍的身影。
即使宦游生涯已经晚了,又何妨长久呢?
饿汉的显贵从来不在于高尚。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家法在这里,想必可以将清白的名声留给儿孙。

注释:

  • 官牒:官方文书,指任命或证明的文件。
  • 神皋:古地名,指的是神皋地区,可能是作者的居住地或重要地点。
  • :酒的意思,通常指的是酿造的酒。
  • 青袍:指的是官员的服装,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 宦游:指的是官员出外任职或旅行。
  • :显赫、显耀,指地位或名声。
  • 家法:家族的规矩和传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孝友父兄家法”,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的观念。古代社会中,家庭的教育和家规对个人的影响极其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改革与创新,致力于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福利。王安石的诗歌以清新、明快著称,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王安石任职期间,表达了对朋友朱兄的送别之情。朱兄即将返回故乡,王安石对他的未来充满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开头几句,诗人描绘了自己手持官牒的形象,暗示了他在官场中的身份与角色,同时也展现了迎接友人的热情。接着,春草与青袍的对比,体现了官员与自然的和谐,暗示着人应与自然相融,保持清白和本色。

中间几句则进一步探讨了宦游的意义,王安石认为宦游虽晚,但只要能长久地保持清白和正直,就不必在乎名利的高低,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而最后两句则重申了传统家族观念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族的美德。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持官牒出神皋:描绘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身份,手中持有任命文件走出地方,象征着他在官场上的活跃。
  • 迎客遥知贺酒醪:表示迎接朋友回乡的欣喜,提前准备了酒水,传递出热情友好的情感。
  • 照映里门非白屋:暗示诗人的家并不普通,表明了身份的象征,同时“白屋”也可能暗指普通百姓的生活。
  • 欺凌春草有青袍:青袍代表官员的地位,与春草形成对比,强调官员与大自然的关系。
  • 宦游虽晚何妨久:表达了即使在官场上任职时间不长,但只要能够长久地保持清白,就没有关系。
  • 饿显从来不必高:强调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内心的道德。
  • 孝友父兄家法在:重申了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性,期望后代能够继承良好的家风。
  • 想能清白遗儿曹:希望子孙能够继承清白的名声,发扬光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春草”与“青袍”,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青袍象征着官员身份,春草则象征着自然与平民生活。
  • 比喻:通过“官牒”与“贺酒醪”展现官场与人情的交织。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同时强调了清白正直的价值观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官牒:象征权力与地位。
  • 酒醪:象征友谊与庆祝。
  • 青袍:象征官员身份与责任。
  • 春草:象征自然与生活的质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官牒”指什么? A. 书信
    B. 官职文书
    C. 诗词
    D. 书籍

  2. “孝友父兄家法在”中提到的家法主要指什么? A. 家族的财富
    B. 家族的规矩与传统
    C. 家族的历史
    D. 家族的地位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与祝福
    B. 家族的财富
    C. 官场的生活
    D. 自然的美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与李白的《送友人》都具有送别主题,但王安石更强调家庭伦理与人生哲理,而李白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壮丽的景色描绘。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甘罗 送卓漳州二首 送洪使君 即事十首 七月二十日自瀑上先归方寺丞遣诗夸雷雨之壮 杂咏一百首·韩非 道傍松一首 六言吾首赠李相士景春 闻何立可李茂钦讣二首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恩德如山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龙章麟角 人心惟危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支字旁的字 包含露的成语 己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鸾镜 花拳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文战 尸字头的字 攘臂嗔目 包含阀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