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26
人人有这个,这个没量大。
坐也坐不定,走也跳不过。
锯也解不解,鎚也打不破。
作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
若问无眼人,这个是甚麽。
便遭伊缠绕,鬼窟里忍饿。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东西,但它没有具体的大小。
坐着也无法安定,走动也无法逃离。
用锯子也锯不掉,用锤子也打不破。
如果骑马就得上鞍,耕牛就得推磨。
如果问没有眼睛的人,这个到底是什么。
最终只会被它缠绕,在鬼窟中忍受饥饿。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僧,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的先行者,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王安石在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风格清新,内容丰富。
《拟寒山拾得》是王安石模仿寒山与拾得二人诗风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们的内心挣扎。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们在生活中共同面临的困扰。这种困扰似乎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诗的开头通过“人人有这个”引出主题,暗指一种哲学上的存在,可能是指烦恼、欲望或是人生的某种负担。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这种存在的特性:它没有具体的形状,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去解决,给人带来难以逃离的束缚。最后两句,以“无眼人”和“鬼窟里忍饿”的形象,强调了这种困扰的隐秘性和人们在面对它时的无力感。
整首诗的语气在沉重中透着一丝无奈,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王安石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人们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扰的思考,增强了诗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探讨了人们在生活中共同面对的无形困扰,强调了这种困扰的普遍性、顽固性和人们在面对它时的无助感。它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中的烦恼与束缚,以及如何面对这些内心的困扰。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涉及什么?
A. 爱情
B. 生活中的困扰
C. 自然景观
D. 友谊
“作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中用来表现什么意象?
A. 生活的必然性
B. 自由
C. 逃避
D. 旅行
诗中提到的“无眼人”指的是?
A. 盲人
B. 不理解事物的人
C. 小孩
D. 动物
王安石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有对人生的反思,但王安石更注重内心的困扰,而李白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