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26
寄曾子固二首
作者:王安石
严严中天阁,蔼蔼层云树。
为子望江南,蔽亏无行路。
平生湖海士,心迹非无素。
老矣不自知,低徊如有慕。
伤怀西风起,心与河汉注。
哀鸿相随飞,去我终不顾。
在高耸的天阁之中,层层云树显得格外苍翠。
我为了你而眺望江南,却被遮挡住了前行的路。
我平生曾是一位游历湖海的士人,心迹上却没有遗留过什么。
如今老了却不自知,徘徊彷徨似乎还有些眷恋。
西风起时令人伤怀,心情仿佛与银河相连。
哀鸿在空中随意飞翔,离去时却始终不顾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以诗、文、词、赋见长,其作品风格多样,尤其以“变法”闻名,推动了中国古代的改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借景抒情,体现出他对友人的思念与自身老去的无奈。
王安石的《寄曾子固二首》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思乡情和对友人的怀念。开头描绘的“严严中天阁,蔼蔼层云树”,使人仿佛置身于高远的天地之间,云树苍翠,生机盎然,然而随即转入对江南的眺望,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诗人用“蔽亏无行路”表达出因种种原因而无法达成心愿的失落感。
接下来的“平生湖海士,心迹非无素”表明诗人虽游历四方,心中却没有留下什么真正的痕迹,这里折射出王安石内心的空虚与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矣不自知”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诗人低徊徘徊,似乎在追寻曾经的岁月。最后几句通过西风与哀鸿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尽的伤感和对过往的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细腻,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丰富的人生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王安石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体现出对友人和往昔的追忆。
诗词测试:
诗中“严严中天阁”描绘的是哪个景象?
A. 高楼
B. 湖泊
C. 树林
D. 江河
“老矣不自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年老的无奈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生活的满意
“哀鸿相随飞”中的“哀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伤感的情绪
C. 友人的离去
D. 自然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均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王安石则更加沉郁与细腻。例如,李白在《月夜》中表现出对月光的热爱与人生的豁达,而王安石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