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6:30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作者:柳宗元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我因被贬而远离繁华,登高望远并非远离城市的郊外。我心中郁结的情怀难以释怀,岂能如同那安逸的夷族,悠然自得地栖息在鸟巢中。高耸的山岩俯瞰清澈的江水,幽暗的洞窟潜伏着神秘的龙。开阔的视野延展到阳光下,轻薄的云层聚集在树梢。西亭建在山顶,回首望去星辰闪烁,低头可以见到云雨交汇。我惋惜这里不是我的故土,无法享受那里的荫蔽和安逸。被羁绊于江边,世俗的名利如同深渊般难以逃脱。昔日的故居在沣川边,几亩地都长得丰腴。台榭建在荒丘,池塘则是疏疏的沉洼。会有美酒佳肴的情景,带来山林中的嘲讽。薄弱的身体并无用处,锁住了我如同斗筲之中。囚居在这里本来就很适合,厚重的羞耻早已包围我。庭院里种植蓬草,窗外悬挂着蟏蛸。所依赖的山水,像是依靠一只小舟在长长的树梢之间。举杯饮水与清酒对抗,采摘野菜替代美味的佳肴。偶尔有高谈阔论,寻求乐趣并非乐器之声。逍遥自在地屏蔽喧嚣,淡薄的言语不必喧哗。晨鸡不再欺骗,风雨声中低沉回响。期待着永恒的闲暇,提起心情搬到厨房。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与隐逸生活的理想体现了道家思想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同时,诗中的“晨鸡”、“风雨”等意象也与古代隐士的生活环境相呼应,展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宗元,号柳河,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主张“行胜于言”,与王勃、杜甫并称为“初唐三杰”。因政治原因被贬,后期则多以山水诗和散文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贬谪的生活中,他借助游览山水,寄托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柳宗元的《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山水诗,更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全诗分为上下两部分,前半段描绘了高山、清江、幽谷等自然景观,后半段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谪弃殊隐沦”的开头,便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因贬谪而产生的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高岩瞰清江”一联中,清江的明亮与高岩的巍峨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后半部分的情感则更为深沉,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尤其是“惜非吾乡土”的感慨,流露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在“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中,诗人通过对庭院的描写,反映出自己被困的状态。最后,诗人以“再期永日闲”作为结尾,表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整个诗作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柳宗元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柳宗元的《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是写给哪个地方的?
诗中提到“羁贯去江介”,意思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