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5:42
送董传
王安石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
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
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
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友人的情景。陇头的水流淌不息,日夜向西而去。行路的人尚未到达,归来的人却空自忧愁。文章才华可以用来报效国家,但年纪尚轻,尚未感受到秋天的凋零。听到秦地的笛声停止后,依然想回到故国游玩。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改革,作品风格多样,涵盖诗、文、词、赋等多种形式。王安石的诗通常富有哲理,情感深邃。
《送董传》写于王安石任职期间,正值他与友人董传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
《送董传》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人事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首句“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引出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水流的不断向西行进象征着无法逆转的时间和生命的旅程。接下来的“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则将目光转向行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忧愁,生动地渲染了送别场景的悲伤气氛。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抱负与理想,“文章合用世”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强调人才的价值与使命感。“颜发未惊秋”则显示了诗人自我反省的意识,表明自己尚年轻,未来仍有无限可能。最后一句“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将离别与思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暗示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重游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王安石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送别,蕴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中“悠悠陇头水”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归人空复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文章合用世”体现了什么?
王安石的《送董传》与李白的《送友人》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诗更偏重于豪放与壮丽,而王安石则注重细腻的情感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