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董传

《送董传》

时间: 2025-05-10 09:05:42

诗句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

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

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

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5:42

原文展示:

送董传
王安石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
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
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
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友人的情景。陇头的水流淌不息,日夜向西而去。行路的人尚未到达,归来的人却空自忧愁。文章才华可以用来报效国家,但年纪尚轻,尚未感受到秋天的凋零。听到秦地的笛声停止后,依然想回到故国游玩。

注释:

  1. 悠悠:形容水流绵延不绝,意指长久、缓慢。
  2. 陇头水:指陇头的河水,陇头指的是山丘的边缘,这里暗指自然景色。
  3. 行路未云已:行路的人尚未到达目的地,言外之意是旅途漫长。
  4. 归人空复愁:归来的人却感到空虚和忧愁,表现对友人的思念。
  5. 文章合用世:有才华的人应当为社会所用,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6. 颜发未惊秋:即使已经年长,仍然没有感受到秋天的萧瑟,暗示年轻。
  7. 一听秦声罢:听到来自秦地的音乐声停止,表示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改革,作品风格多样,涵盖诗、文、词、赋等多种形式。王安石的诗通常富有哲理,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送董传》写于王安石任职期间,正值他与友人董传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送董传》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人事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首句“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引出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水流的不断向西行进象征着无法逆转的时间和生命的旅程。接下来的“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则将目光转向行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忧愁,生动地渲染了送别场景的悲伤气氛。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抱负与理想,“文章合用世”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强调人才的价值与使命感。“颜发未惊秋”则显示了诗人自我反省的意识,表明自己尚年轻,未来仍有无限可能。最后一句“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将离别与思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暗示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重游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王安石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悠悠陇头水:描绘了陇头水流的绵延与悠长,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流动的感觉。
  2. 日夜向西流:水的流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强调了生命不可逆转的特点。
  3. 行路未云已:行路者尚未达到目的地,表明离别的漫长和不易。
  4. 归人空复愁:归来者却因离别而感到忧愁,传达出深切的思念之情。
  5. 文章合用世:强调才华的社会价值,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求。
  6. 颜发未惊秋:即使年岁渐长,仍未感受到生活的严酷,体现年轻的无惧。
  7. 一听秦声罢:听到故乡的笛声,勾起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8. 还来上国游:表达了重游故乡的愿望,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水比作时间的流逝,暗含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水流赋予生命的特征,增强诗歌的情感表现。
  • 对仗:如“日夜向西流”与“行路未云已”,形成整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送别,蕴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情感细腻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2. 行路者:代表着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个人,体现了对未来的探索。
  3. :象征着成熟与衰老,暗示时光的无情。
  4. 秦声:代表着故乡的音韵,寄托着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悠悠陇头水”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美丽
    • C. 友谊的持久
  2. “归人空复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无奈
  3. 诗中提到的“文章合用世”体现了什么?

    • A. 对个人才华的肯定
    • B. 对社会责任的强调
    • C. 对家庭的关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杜甫的《赠花卿》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送董传》与李白的《送友人》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诗更偏重于豪放与壮丽,而王安石则注重细腻的情感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岁暮怀崔峒耿湋 杂兴 送人归黔府 苦热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长安晓望寄程补阙 塞下 送史泽之长沙 云阳馆与韩绅 观猎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老结尾的成语 包含慨的成语 负险不臣 曹溪 福无十全 斗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合情 一触即发 无毒不丈夫 威物 包含攸的词语有哪些 省吃节用 谷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佛眼佛心 建之底的字 凄入肝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