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56:41
月没辽城暗出师,双龙金角晓天悲。黄尘满目随风散,不认将军燕尾旗。
月亮在辽城上空落下,天色暗淡,出征的时刻已到,双龙的金角在清晨的天空中悲鸣。黄沙满眼随风飘散,已无法辨认将军的燕尾旗帜。
司空曙(约 710-770),字子长,唐代诗人,生于今山西省。司空曙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尤以五言绝句见长。
这首诗写于动荡的战争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事的忧虑和对士兵命运的关切。
这首《杂兴》以简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出征的图景,展现了战争前的紧张氛围。诗的开头“月没辽城暗出师”,以月落和暗夜来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暗示即将来临的战斗。接下来的“双龙金角晓天悲”,则通过“金角”这一意象传达了战争的威严与悲壮。黄沙的描写,“黄尘满目随风散”,则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无奈与悲哀,仿佛在提醒人们战斗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一句“不认将军燕尾旗”,更是将战争的混乱与悲惨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战争后果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中,作者用简练的词汇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士兵命运的关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警醒与思考,表现了作者对士兵命运的关注及战争带来的悲哀与混乱,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战争的反思与忧虑。
诗中“月没辽城暗出师”中的“辽城”指的是什么?
“双龙金角晓天悲”中的“金角”指的是什么?
诗中最后一句提到的“燕尾旗”象征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司空曙的《杂兴》更着重于战争的直接表现,而杜甫则通过对国家兴亡的感慨来表现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两者都体现了对时局的深刻反思,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