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7:25
《浣溪沙》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瞳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东坡诗云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
古今绝唱也。
吕居仁诗有画角声中一岁除。
平明更饮屠苏酒之句,
政用以为故事耳。
芗林退居之士年,
戏集两公诗,
辄以鄙意足成浣溪沙,
因书以遗灵照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瞳瞳晓色上林庐。
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
青春不染白髭须。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年初的情景,诗人感叹时光流逝,随着新年的来临,纷纷换下旧的桃符,迎接新的开始。正如东坡所言,年纪大了,不愿再看到新历的到来,想要退回到过去,继续保持旧的桃符。诗中提到吕居仁的诗句,描写了新年除夕的欢庆场景,饮屠苏酒,象征着辞旧迎新。诗人表达了在芗林隐居的生活,随意集聚两位诗人的作品,用自己的朴素之情写成这首《浣溪沙》,在爆竹声中迎接新年,东风送暖,早晨的阳光洒在林间的庐舍,流露出一种对青春的怀念与对老年的无奈。
向子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在诗中表现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浣溪沙》是在春节前夕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
《浣溪沙》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春节的气氛,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时间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以“瞳日”点明时间,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新鲜的早晨气息,紧接着提到更换桃符的习俗,暗示着辞旧迎新的主题。诗中对苏轼和吕居仁的引用,增加了文化厚度,使得个人的感受与历史的传承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整首诗通过对“新历日”的惧怕,反映了对年岁增长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张力。诗人在享受春节热闹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最后一句“青春不染白髭须”更是精炼地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向往,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春节习俗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的怀念,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苏轼
B. 向子諲
C. 杜甫
D. 李白
“新桃换旧符”指的是什么?
A. 换新衣服
B. 春节习俗
C. 过生日
D. 拜年
“青春不染白髭须”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青春的怀念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时光的无所谓
比较向子諲的《浣溪沙》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均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但向子諲更侧重传统习惯的描绘,而苏轼则更多地反映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