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36
洞仙歌·中秋
——向子諲〔宋代〕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
何处飞来大明镜。
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
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
移我超然到三境。
问姮娥缘底事,
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
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在碧蓝的天空下,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清新。
不知从何处飞来一面明亮的镜子。
谁说那被砍掉的桂树会失去光辉,
实际上它应该更显光彩,
无所遗留的光辉,映射出山河的倒影。
人们仍在苦苦忍受着残余的热气,
心中满是尘埃,
我渴望超然于三界之外。
我问嫦娥到底是为何事,
月亮的盈亏也不过是烦扰她的玉斧在风中重整。
让世间每个夜晚都显得圆满,
我愿意拼尽一生,醉了还要再醒来。
向子諲(生卒年不详),字子諲,号若水,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多描写山水、月色,多以闲适、清幽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本诗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月圆之时,诗人借助中秋的明月,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人间世事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洞仙歌·中秋》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中秋月明的赞美,及其引发的情感和思考。开篇以“碧天如水”引入,给人一种清澈无垠的感觉,仿佛整个秋天的轮廓都被洗净,带着一份纯粹的美。接着“何处飞来大明镜”,月亮的出现如同一面镜子,照亮了整个天地,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明亮。
在对桂树的提及中,诗人巧妙地引入了嫦娥的传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句“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描绘出人们在繁忙生活中难以自拔的痛苦,对比之下,诗人渴望超然于世,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的几句“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则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自嘲。尽管人生无常,诗人依然希望在每一个满月之夜,能够找到那份圆满与欢愉,哪怕是短暂的醉意亦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
描绘秋天的天空清澈如水,整个秋天的面貌显得格外干净明亮。
何处飞来大明镜。
形容月亮的出现,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照着大地。
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
提及桂树,暗指嫦娥的故事,反驳了其光辉会因此而减弱的说法。
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月光无所遗留,照亮了山河,形成倒影,展现出壮丽景色。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
形容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中仍感受到余热,内心烦闷。
移我超然到三境。
诗人渴望超脱于世俗,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问姮娥缘底事,
诗人向嫦娥提问,探寻她的苦恼。
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解释月亮的盈亏变化,暗指嫦娥对这些变化的烦恼。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
希望每个夜晚都能如同月亮一样完美圆满。
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即使醉了也愿意在醒来时追寻那份圆满。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中秋月圆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生活无常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诗人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碧天如水”是指什么季节?
“大明镜”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人希望每个夜晚都能如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