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8:40
往岁淮边虏未归,诸生合疏论危机。
人材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
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
还朝此段宜先及,岂独遗经赖发挥。
往年在淮河边上,敌人尚未归还,许多学子聚在一起讨论国家的危机。
人才的衰竭才该引起重视,而士气的高昂却不应受到指责。
事无大小,还不如公论更为重要,贤士们不要与民心相违。
回朝后这段事情应该优先考虑,不仅仅是为了发扬遗留的经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剑南诗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及民生的关怀,风格豪放,语言生动。
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边疆压力增大。陆游作为一位士人,深感国家危机,因此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人才和士气的关注,呼吁大家共同努力。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危机的反思以及对士人责任的强调,展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开篇以“往岁淮边虏未归”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战乱不宁的背景,令人感受到那种紧迫感。接着,陆游提到“人材衰靡方当虑”,这是对当时人才匮乏的深刻忧虑,表明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而“士气峥嵘未可非”则传达出对士人精神状态的肯定,显示出希望的光芒。
后面几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万事不如公论久”,强调了公论的重要性,呼唤贤士们共同维护民心,呼应了前面的思考。诗的最后,陆游提到回朝后应优先关注国家大事,表达出他对治国理政的关切之情。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严谨,更在内容上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整首诗的主题是关注国家危机,强调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以及在动荡中应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展现了陆游爱国情怀和对人才重要性的警醒。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淮边”指代的是哪个地区?
“万事不如公论久”强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