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午窗坐睡

《午窗坐睡》

时间: 2025-05-08 01:49:05

诗句

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

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9:05

午窗坐睡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
枯杨不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白话文翻译

坐在蒲团上,两膝交叠;竹几旁边,双肘支撑。
这里的道路我已经熟悉,直通向无何有之乡。
身心都不再感知,呼吸宁静且悠久。
睡眠如同一条本无的蛇,何必用钩子和手去捕捉?
神思凝聚,似乎是在夜里打坐,身体却感到如同醉酒般舒适。
我这一生有定数,富贵终将耗尽,剩下的只是空余的寿命。
干枯的杨树不再开花,肥沃的泽地也回归衰败。
有人说我这是觉醒,万物来临却不再执着。
也有人说我现在正做梦,其实我心中从未污垢。
非梦也非觉,请问那位希夷的老者。


注释

  • 蒲团:一种坐垫,用于打坐或休息。
  • 竹几:竹制的小桌子。
  • 无何有:无所不有,指一种虚无的境界。
  • 息息:呼吸的声音,形容安静。
  • 睡蛇:形象的比喻,表示无形的状态。
  • 希夷叟:古代道家思想中的人物,象征着超脱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作品风格多变,涵盖了各种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的晚年,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身处困境之中,常常以诗词表达内心的感悟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透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现实的超脱。


诗歌鉴赏

《午窗坐睡》是一首反映苏轼内心宁静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苏轼以简单的生活场景为起点,展现了他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他描绘了坐在蒲团上、双肘支撑竹几的闲适状态,仿佛在一个宁静的午后,与世无争。接下来,通过“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表达他对生活的熟悉与对无常的领悟。

诗中“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体现了他在这种宁静中感受到的安宁与持久的宁静。接着,苏轼通过“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的比喻,表达了对虚无的理解,暗示着对世俗执念的放下。

整首诗在哲思与禅意的交融中,反映了苏轼对于生命的深刻洞察与超然态度,展示了他在困境中所保持的内心宁静与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蒲团蟠两膝:描绘坐姿,显示出放松的状态。
  2. 竹几阁双肘:继续描述环境,强调舒适静谧的氛围。
  3. 此间道路熟:表达对生活的熟悉程度。
  4. 径到无何有:暗示对虚无的向往。
  5. 身心两不见:强调内心的宁静。
  6. 息息安且久:展现持续的安宁状态。
  7. 睡蛇本亦无:用比喻表达虚无。
  8. 何用钩与手:揭示对外物的放下。
  9. 神凝疑夜禅:思考与打坐的结合。
  10. 体适剧卯酒:形容身体的舒适感。
  11. 我生有定数:表达对命运的领悟。
  12. 禄尽空余寿:对人生富贵的反思。
  13. 枯杨不飞花:比喻生命的衰退。
  14. 膏泽回衰朽:强调时间的流逝与衰退。
  15. 谓我此为觉:他人对他状态的误解。
  16. 物至了不受:对万物的超然态度。
  17. 谓我今方梦:再一次的误解。
  18. 此心初不垢:强调内心的纯净。
  19. 非梦亦非觉:模糊的状态,超越了梦与觉。
  20. 请问希夷叟:向理想的哲人请教,表达追求智慧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睡蛇”暗示虚无。
  • 对仗:如前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枯杨”象征衰老与无常。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述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接受与对自然和内心的和谐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团:象征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 竹几:代表自然与朴素。
  • 无何有:象征虚无的境界。
  • 睡蛇:虚无和无形的比喻。
  • 枯杨: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蒲团”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坐垫
    C. 一种乐器
    答案:B

  2. 诗中“睡蛇本亦无”的意思是什么? A. 有蛇存在
    B. 生命虚无
    C. 需要捕捉
    答案:B

  3. 苏轼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 A. 强烈执着
    B. 超然淡泊
    C. 恐惧未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苏轼的《午窗坐睡》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超脱,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思,后者则强调田园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梦与尤木石论史感旧七绝句 题同班小录 其一 满江红(寿唐夫人) 中秋湘南楼饯张昭州 方具免牍走笔次竹溪中书韵 挽刘母王宜人二首 题袁秘书文藁 □□□□次竹溪韵 余大父著作尝以所得沈元用给事歙砚遗水南林 沁园春·昔卧龙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刷马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元冬 一手独拍 糹字旁的字 声强级 选妓征歌 骄矜 歹字旁的字 既冠之年 面红颈赤 二十五史 龠字旁的字 独具一格 四点底的字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