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6:06
应念骚人沉恨久。泽畔幽兰,岁岁香如旧。
莫向江潭空酹酒,鱼龙惨淡吟魂瘦。
飘尽鬓华枯尽柳。片霎春韶,镜里何曾有?
乍见湘灵舒羽袖,黛螺青到遥峰后。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深沉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提醒自己要记得那些沉浸在忧伤中的人,尽管年年岁岁,泽边的幽兰依旧香气扑鼻,却也不能忘怀空虚的酒意。面对江边的孤寂,鱼龙的悲惨景象使得吟唱的魂魄愈发憔悴。随着岁月的流逝,鬓发飘落,柳枝枯萎,春天的美好似乎一瞬即逝,镜中难以寻觅到当初的容颜。突然看到湘灵轻舞的身影,那青色的黛螺已隐入遥远的山峰之后。
熊盛元,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首诗写于丁亥年端阳,正值端午节,诗人借此节日之际,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入了端午节的文化意象,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感寄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内心忧伤的深刻感悟。开头以“应念骚人沉恨久”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接着用“泽畔幽兰”描绘出一种优雅而又孤独的环境,暗示尽管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但内心的沉重依旧难以释怀。
在“莫向江潭空酹酒”中,诗人以酒作媒介,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接下来的“鱼龙惨淡吟魂瘦”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连自然界的鱼龙都在为人类的哀伤而感到悲伤。
后半部分通过“飘尽鬓华枯尽柳”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生命状态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自身衰老的感慨。“片霎春韶,镜里何曾有?”则是对过往美好瞬间的叹息,表现出一种对美好记忆的追寻却又无从得见的无奈。
最后以“乍见湘灵舒羽袖”结束,似乎在喧嚣的现实中看到一丝希望与美好,然而“黛螺青到遥峰后”又让人感到那份美好是遥不可及的,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与思考。
应念骚人沉恨久。
诗人自我反省,提醒自己应牢记那些沉浸在忧伤之中的人。
泽畔幽兰,岁岁香如旧。
描绘出幽兰在水边生长,年年依旧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暗指美好的事物虽常在,内心的痛苦却始终不去。
莫向江潭空酹酒,鱼龙惨淡吟魂瘦。
劝诫自己不要对白酒寄予过多情感,面对江边的孤独与悲惨,吟唱的灵魂愈发憔悴。
飘尽鬓华枯尽柳。
形象地展示了时光的流逝,鬓发如柳,随风飘散,象征着青春的消逝。
片霎春韶,镜里何曾有?
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已然成为过去,镜子中再也找不到往日的风采。
乍见湘灵舒羽袖,黛螺青到遥峰后。
突然间看到湘灵般的美丽,宛如轻盈的舞袖,但那美丽却又遥不可及,给人以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怀念,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无常与孤独时的感慨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美好的渴望与对失去的哀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中提到的“幽兰”主要象征什么?
A. 纯洁与高雅
B. 孤独与悲凉
C. 时间的流逝
D. 美好的回忆
诗人劝诫自己不要向哪个地方酹酒?
A. 山顶
B. 江潭
C. 湖畔
D. 丛林
“飘尽鬓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友谊的怀念
《将进酒》与此诗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前者更强调酒的豪情与对美好时光的把握,后者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忧伤与怀念。
《月夜忆舍弟》同样展现了思念的主题,情感上更加沉重,体现了对亲人离散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