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2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26:02
手种墙南千个竹。春雨潇潇,拔地参天绿。斫去杉皮新缚屋。直须傲煞篁筜谷。解道难医惟有俗。试问旁人,无竹何如肉。未必禅心超忍辱。且从玉版参尊宿。
我在墙南种下千根竹子。春天的细雨淅淅沥沥,竹子拔地而起,直冲天际。砍去杉树的树皮,重新用竹子搭建房屋。难道只有这些常见的东西才能让我傲视竹林谷地?我问身边的人,如果没有竹子,那肉又有什么用呢?或许禅者的心灵能够超越对耻辱的忍受,但不如随从玉版去参拜尊宿。
作者介绍:王士禛(1648年-1715年),字逸人,号蔚亭,清代诗人、书法家和画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有深刻的体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王士禛身处清代中期,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鹊踏枝》通过描写竹子的种植与生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滋润下竹子的生机勃勃,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节操,诗人以竹子作为主要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竹子在春雨中茁壮成长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韧性。后半部分则转向哲学思考,通过对世俗与修行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尤其是“无竹何如肉”的提问,揭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批判和对高尚精神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上都表现出王士禛的深厚文学功底,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种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雨潇潇”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人种竹子是为了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