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相和歌辞。从军行

《相和歌辞。从军行》

时间: 2025-05-08 01:16:11

诗句

候骑出纷纷,元戎霍冠军。

汉鞞秋聒地,羌火昼烧云。

万里戍城合,三边羽檄分。

乌孙驱未尽,肯顾辽阳勋。

汉旆拂丹霄,汉军新破辽。

红尘驱卤簿,白羽拥嫖姚。

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

至今丁令塞,朔吹空萧萧。

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

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干。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

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飞将下天来,奇谋阃外裁。

水心龙剑动,地肺雁山开。

望气燕师锐,当锋虏阵摧。

从今射雕骑,不敢过云堆。

黄纸君王诏,青泥校尉书。

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雾暗津浦失,天寒塞柳疏。

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6:11

诗词名称: 相和歌辞。从军行

作者: 皎然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候骑出纷纷,元戎霍冠军。
汉鞞秋聒地,羌火昼烧云。
万里戍城合,三边羽檄分。
乌孙驱未尽,肯顾辽阳勋。
汉旆拂丹霄,汉军新破辽。
红尘驱卤簿,白羽拥嫖姚。
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
至今丁令塞,朔吹空萧萧。
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
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干。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
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飞将下天来,奇谋阃外裁。
水心龙剑动,地肺雁山开。
望气燕师锐,当锋虏阵摧。
从今射雕骑,不敢过云堆。
黄纸君王诏,青泥校尉书。
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雾暗津浦失,天寒塞柳疏。
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馀。

白话文翻译:

候骑纷纷而出,元戎的冠冕威武霸气。
汉朝的马蹄声在秋天的土地上轰鸣,羌人的火光在白昼映红了天空。
万里边关的士兵们汇聚,三边的信件传递相分。
乌孙的兵力尚未驱散,怎会顾得上辽阳的功勋?
汉朝的旗帜迎风飘动,汉军刚刚打破辽东。
红尘中驱赶着卤簿,白羽的箭矢拥护着嫖姚。
战争的苦难依旧,士兵们却仍然乐观,功劳显赫的将领也不骄傲。
至今丁零的号角在边塞响起,北风呼啸空荡荡。
百万骑兵追随呼韩,频年未能卸下战鞍。
军队驻扎在漠北的黑暗中,马儿在浑浊的河水旁饮水。
破敌的功劳未能记录,劳累的士兵们已感到精疲力竭。
必须提防侧面的进攻,飞来的祸患无处不在。
飞将将下天而来,奇谋在边境外裁决。
水中的龙剑闪动,地肺中的雁山豁然开朗。
望气而知燕国的军队锐利,正当攻击虏阵之时。
从今往后射雕骑兵,不敢越过云堆。
黄纸书写的君王诏令,青泥上校尉的书信。
誓师的号令如虎落,选将的将领披上犀渠的铠甲。
雾气笼罩下的渡口失去方向,天寒地冻柳树稀疏。
十万骑兵横行,欲扫清残余的敌尘。

字词注释:

  • 候骑:侦察骑兵。
  • 元戎:指统领大军的将领。
  • 汉鞞:指汉军的马蹄声。
  • 羌火:指羌人的火焰,象征战争。
  • 羽檄:指传递的信件,通常用羽毛做的信。
  • 乌孙:古代游牧民族,常与汉朝交战。
  • 丹霄:指红色的天空。
  • 红尘:繁华的尘世。
  • 卤簿:指军中的粗劣士兵。
  • 嫖姚:可能是指一些特定的将领或部队名称。
  • 丁令塞:指边塞的号角声。
  • 飞祸:指突如其来的灾难。
  • 水心龙剑:比喻水中潜藏的力量。
  • 横行:指大胆行动。

典故解析:

  • “飞将”:源自历史上的著名将领,强调军事才能与智谋。
  • “射雕骑”:可能与古代猎鹰相关,象征勇猛与速度。

作者介绍:

皎然,字希声,唐代诗人,主要作品以边塞诗为主,反映了当时的战争与士兵的生活状态。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擅长描绘壮阔的战争场面,展现了士兵的英勇与悲壮。

创作背景:

《从军行》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对外战争频繁之际,皎然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士兵勇敢无畏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的苦痛与牺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战争的紧迫与士兵的豪情,开篇以“候骑出纷纷”引入,展现了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诗中多次提到汉军与敌军对峙的情景,体现出战斗的激烈与复杂。通过“战苦军犹乐”一句,突显出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下仍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性与勇气。诗的最后,虽有“十万骑”之壮观,却也蕴含着无尽的哀伤与苦痛,反映了士兵在战争中所承受的压力与责任。整首诗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逐句解析:

  1. 候骑出纷纷:描述军队出征的情景,候骑出动,气氛紧张。
  2. 元戎霍冠军:元戎(将领)威武,象征着对胜利的渴望。
  3. 汉鞞秋聒地:汉军的马蹄声在秋天的土地上回响,气氛愈加紧迫。
  4. 羌火昼烧云:羌人的火光映红了天空,渲染出战争的烈焰。
  5. 万里戍城合:万里边关的士兵们齐心合力,象征团结。
  6. 三边羽檄分:三边的信使来往频繁,情报传递迅速。
  7. 乌孙驱未尽:敌军尚未完全消灭,形势依然严峻。
  8. 肯顾辽阳勋:敌人不会轻易顾念汉军的功勋。
  9. 汉旆拂丹霄:汉军的旗帜迎风飘扬,展现出强烈的气势。
  10. 汉军新破辽:汉军刚刚取得胜利,形势正好。
  11. 红尘驱卤簿:在纷乱的战场上,驱赶着敌人的小兵。
  12. 白羽拥嫖姚:形象地描绘出箭矢如雨,护卫着将领。
  13. 战苦军犹乐:尽管战争艰苦,士兵们仍保持乐观。
  14. 功高将不骄:功劳显赫的将领却不骄傲,显示出谦逊。
  15. 至今丁令塞:边塞的号角声音依然响起,战争未曾平息。
  16. 朔吹空萧萧:北风呼啸,空旷无声,传达了孤寂的感觉。
  17. 百万逐呼韩:百万人追随呼韩,显示出战斗的规模。
  18. 频年不解鞍:多年来未能卸下战鞍,反映出战事的持续。
  19. 兵屯绝漠暗:军队驻扎在黑暗的荒漠中,环境艰苦。
  20. 马饮浊河干:马儿在混浊的河水旁饮水,生活条件艰难。
  21. 破虏功未录:战功未能记录,士兵们的付出被忽视。
  22. 劳师力已殚: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力竭心疲。
  23. 须防肘腋下:必须提防敌人的突然袭击,形势危险。
  24. 飞祸出无端:突如其来的灾难无处不在,令人堪忧。
  25. 飞将下天来:飞将要从天而降,预示着强敌来袭。
  26. 奇谋阃外裁:奇妙的谋略将在边境外施行。
  27. 水心龙剑动:水中的剑似龙般动荡,象征力量的爆发。
  28. 地肺雁山开:地面的雁山突然打开,暗示局势的变化。
  29. 望气燕师锐:通过观察,知道燕国军队的锐利。
  30. 当锋虏阵摧:正当攻击敌人的阵线,形势对我方有利。
  31. 从今射雕骑:今后射雕骑兵将不敢轻举妄动。
  32. 黄纸君王诏:君王的命令以黄纸书写,正式而庄重。
  33. 青泥校尉书:校尉的书信以青泥为纸,传达军令。
  34. 誓师张虎落:誓师动员,气势如虎。
  35. 选将擐犀渠:挑选将领装备铠甲,为战做好准备。
  36. 雾暗津浦失:雾气笼罩下,渡口失去方向感。
  37. 天寒塞柳疏:天寒地冻,边塞的柳树显得稀疏。
  38. 横行十万骑:十万骑兵横行,准备出征。
  39. 欲扫虏尘馀:志在扫除残敌,展现出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心龙剑动”,将剑比作龙,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如“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
  • 夸张:使用夸张手法来表现战争的规模与气势,如“百万逐呼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壮阔与士兵的英勇,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诗中士兵们的乐观与将领的谦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候骑:象征着侦察和战争的准备。
  • 元戎:代表指挥官的威严与责任。
  • 汉鞞:象征着汉军的力量和气势。
  • 羌火:代表敌军的威胁。
  • 羽檄:象征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 红尘:指代战争中的纷争与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乌孙”是指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夷族
    • C. 游牧民族
    • D. 壁垒民族
  2. “百万人追随呼韩”中的“呼韩”指的是?

    • A. 一个地方
    • B. 一个将领
    • C. 一个国家
    • D. 一个敌人
  3. 诗中提到“战苦军犹乐”,反映了士兵们的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乐观
    • C. 怨恨
    • D. 无奈

答案:

  1. C. 游牧民族
  2. B. 一个将领
  3. B. 乐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
  • 《将进酒》: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豪情,更关注个人情感与生命哲学。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春桂问答二首 山中叙志 赠李征君大寿 游仙四首 独坐 赠学仙者 策杖寻隐士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一作卢照邻诗,一作王勣诗) 过汉故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缭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鬲字旁的字 物薄情厚 杯水之谢 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推分 夕字旁的字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包含螺的词语有哪些 腩炙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亠字旁的字 简丝数米 靣字旁的字 据说 兀字旁的字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不识马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