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41
作者: 王勃 〔唐代〕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
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
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
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
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
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将船桨放下,划船越过山谷,轻轻鞭策马匹,沿着陡峭的岔路前行。
江水涛声凶险,峰峦陡峭直入云霄。
急流中船身摇摆,岩石侧斜影子变幻。
水雾笼罩着翠绿的沙洲,山影映照在红色的崖壁上。
风吹动水面上的浮萍,露珠悄然滴落在竹子的枝头。
尽管水面泛起美丽的波光,然而劳苦的歌声又有谁会去倾听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反映了诗人在行船途中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号凌云,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意境深远而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泥谿》是王勃在游览泥溪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壮丽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时的王勃正值青年,对人生有着许多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泥谿》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险峻。开篇的“弭棹凌奔壑”便让人感受到一种运动的美,船在水中的流动与自然的相互交融。通过对江水、山峰和船只的生动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诗中“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展现了山水的险峻与壮丽,充满了冒险的气息。同时,水烟与山影的对照,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静谧与动荡的交织。诗的最后一句“劳歌谁复知”则引发了读者的深思,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反映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王勃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唐代诗人典型的豪放与细腻并存的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水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艰辛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豪情与细腻并存的艺术特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勃的《泥谿》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露泣”一词的意思是?
本诗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