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06:04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
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
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
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在异乡久居,恰逢闰月,今天与故人告别。
自然会忍不住流泪,谁能忍心目送他走向征途。
江面上烟雾弥漫,山中云雾重重。
送君到南浦之外,还能再如何相望呢?
桂花车虽然无法停驻,兰亭宴席也幸未开。
林塘的风月美景,仍然等待故人的到来。
霜华洁净了天边,雾色笼罩着江边。
客人总是害怕孤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久留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勃,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安,号少陵野老,崇尚自然,才华横溢。他的作品广泛涉及五言绝句和律诗,风格清新脱俗。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其代表作,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哲思。
创作背景: 《别人四首》是王勃在异乡与故人告别时写的,反映了他深厚的友情和对故人的眷恋之情。诗中渗透着对离别的愁绪和对未来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诗的开头“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点明了离别的背景,突出了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产生的孤独感。接下来的“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依依不舍,情感真挚而细腻。
在意象上,诗中“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描绘了一个朦胧的自然景象,既是对现实环境的描写,也隐喻了离别时心中的惆怅和迷茫。随着“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诗人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深刻地表现了对未来的无奈与焦虑。
后半部分以“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虽然离别已成定局,但仍期待与故人的再聚。最后一句“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则是对自己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孤独的恐惧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王勃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
在异乡居住已久,恰逢闰月,今天要与故人告别。
“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自然会忍不住流泪,谁能忍心目送故人走向远方。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江面上烟雾弥漫,山中云雾重重,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离别氛围。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送君到南浦之外,未来的相见无从估计,令人感到无奈。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
尽管用桂木装饰的车子无法停留,兰花宴席也幸还未开,象征着美好的聚会尚未开始。
“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美丽的风月景致,依然在期待故人的到来。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
霜华清晰地覆盖在天边,雾色笼罩着江边,意象深邃,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旅客总是害怕孤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久留呢?反映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无奈,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久客逢馀闰”指的是:
A. 在家乡
B. 在异乡
C. 在学校
“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惆怅
C. 兴奋
诗中“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明亮的白天
B. 朦胧的离别情景
C. 欢乐的聚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别人四首》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王勃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无奈,而李白则体现了洒脱的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王勃的诗更显忧伤,李白的诗则带有一丝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