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52:20
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
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
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
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在通往丹霄的路上,我暂时停下了征程,趁着这胜地偷得一日的闲暇。
不让前面的车马惊扰了野鸟,只有后面的人载着我这位诗人。
在岩石旁等候的官吏被云雾遮住了,竹林下的朝服上还滴着露水。
再向那碧绿的山深处询问,或许那里还有隐居的草茅之人。
作者介绍:皮日休(约835-883年),唐代诗人,字常侍,号梦得,晚号卧云。皮日休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览襄州延庆寺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游览过程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游玩的惬意心情。开头的“丹霄路上歇征轮”,描绘了诗人停止旅程,享受周围美景的瞬间,给人以闲适之感。接下来的“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诗人身份的自豪,暗示着诗人对浮华世俗的超脱。
诗中的意象丰富,岩石、云彩、竹林,构成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最后两句“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对社会名利的淡泊,表达出一种对自然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人聚会的珍视,这种情感贯穿了全诗,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悠闲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然。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丹霄路上歇征轮”,意指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旅途的疲惫
C. 停下旅程享受风景
诗中的“草茅臣”是指什么?
A. 官员
B. 隐士
C. 诗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和隐逸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